舒云网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唐代〕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怅望,衰飒正摧颜。

译文及注释

(mǎng)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石谷之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shǔ)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效法傅介子之壮举可能是遇到了障碍。
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赴吐蕃之使臣。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和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至楼兰,斩其王首。此以楼兰代指与唐为敌的吐蕃。

烟尘独怅望,衰飒(sà)正摧颜。
久久地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南北两山之谷。
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可能是效法傅介子之壮举遇到了障碍。
久久地长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注释
孤城”句:秦州处于南北两山之谷。
“无风”句:秦州位于低谷,故城中人不觉有风,而天风实有之。
“不夜”句:秦州东西皆为谷口,故无山以遮日月。
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赴吐蕃之使臣。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和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至楼兰,斩其王首。此以楼兰代指与唐为敌的吐蕃。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七首。《秦州杂诗二十首型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给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给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给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型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3、师凤轩 潘易麟.试论《秦州杂诗》的悲愁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4、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0-501
5、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的诗词(1183首)>>

猜您喜欢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唐代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永王东巡歌·其六

唐代李白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塞下曲·其六

唐代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