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五
梁曾
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升员外郎。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唐、邓二属州为襄阳府所夺,曾按图经、稽国制以闻,事得复旧。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一袭,进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偕行。至安南,语秘不传。明年,日烜遣其叔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帝封遗爱为安南国王,赐币帛,遣归。二十一年,除曾湖南宣慰司副使。居三年,以疾去。二十九年,改淮西宣慰司副使,复以亲老辞。召至京师,入见内殿,有旨令曾再使安南,授吏部尚书,赐三珠金虎符、袭衣、乘马、弓矢、器币,以礼部郎中陈孚为副。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且令坐地上,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是日,有亲王至自和林,帝命酌酒,先赐曾,谓亲王曰:“汝所办者汝事,梁曾所办,吾与汝之事,汝勿以为后也。”复于便殿赐酒馔,留宿禁中,语安南事,至二鼓方出。明日,陶子奇等见诏,陈其方物象、鹦鹉于庭,而命曾引所献象。曾以袖引之,象随曾转,如素驯者,复命引他象,亦然。帝以曾为福人,且问曰:“汝亦惧否?”对曰:“虽惧,君命不敢违。”帝称善。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帝曰:“苟受之,何不可也!”寻赐白金一锭、金币二;敕中书以使安南三珠金虎符与之。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户口复者五万二千四百户,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明年,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又明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三珠金虎符。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至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使营葬。十年,召为中书参议。尝预燕,赐只孙一袭。十一年,转正奉大夫,出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寻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延祐元年,奉诏代祀中岳等神。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卒之前十日,有大星陨于所居,流光烛地,人皆异之。
刘敏中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
至元十一年,由中书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既为同僚,又为交友,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出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
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时事为忧,或郁而弗伸,则戚形于色,中夜叹息,至泪湿枕席。为文辞,理备辞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
王约
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务达国体,时好不以动其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承旨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府,奏授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授承务郎。首请建储及修史事。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按治成都盐运使王鼎不法,罢官除名。转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入言事,多斥桑哥罪。桑哥怒,又以约与之表里,六奏杀之,上不从。约以陇西地远,请立行台陕西,诏从之。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三十一年,迁中书右司员外郎。四月,成宗即位,言二十二事,曰实京师,放差税,开猎禁,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禁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革两司。又请中书去繁文,一取信于行省,一责成于六部。调兵部郎中,改礼部郎中。请行赠谥之典以旌忠勋,付时政记于史馆以备纂录,立供需府以专供亿,皆从而行之。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余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
高丽王昛年老,传国子謜,有不安其政者,飞谗离间,及謜朝京师,潜使人赂用事者,留謜不遣。昛复位,乃委用小人,厚敛淫刑,国人群诉于朝。中书令执其首恶,系刑部,其党复不悛,奏属约验问。约至,宣布明诏,而谕之曰:“天地间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知自利,宁肯为汝家国地耶!”昛感泣,谢曰:“臣年耄,听信憸邪,是以致此,今闻命矣。愿奉表自雪,且请子謜还国,其小人党与,悉听使者治。”翼日,约逮捕覆按其罪,流二十二人,杖三人,黜有官者二人。命故臣洪子藩为相,俾更弊政,罢非道水驿十三,免耽罗贡非土产物,东民大喜。还报,称旨,除太常少卿。
寻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乃阅诸狱,决二百六十六人,当死者七十二人,释无罪者八十六人,平反吴得诚冤,嫁良家入倡女十人,杖流元旦带刀阑入殿庭者八十人。因议斗殴杀人者宜减死一等,著为令。又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十日而理,省、台无异辞。特拜刑部尚书,以录前功。
大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肃清宫禁,以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与左丞相阿忽台潜谋为变,命刑曹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由是结知仁宗。富宁库失金,约疑番直宿卫者盗之,未几,果得实,库官吏获免。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而湿。约谓必积气所蒸,验且堪用,释守者罪。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兄阴有异志,弟谏不听,即上马驰去,兄遣奴挟弓矢追之,弟发矢毙其奴,兄诉囚其弟,狱当死。约虑囚曰:“兄之奴,即弟之奴,况杀之有故。”立释之。迁礼部尚书,请定丁忧之制,申旌表之恩,免都城煤炭之征,皆从之。京民王氏,仕江南而殁,有遗腹子,其女育之,年十六,乃诉其姊匿赀若干,有司责之急。约视其牍曰:“无父之子,育之成人,且不绝王氏祀,姊之恩居多。诚利其赀,宁育之至今日耶!”改前议而斥之。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约问曰:“汝出家,既分承汝师衣钵,又何为得柴氏业乎?”僧不能答,遂归柴氏应后者。
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尊号及册皇后,凡典礼仪注,约悉总之如制。仁宗在东宫,雅知约名,思用以自辅,擢太子詹事丞。从幸五台山,约谏不可久留,即日还上京。初,安西王封于秦,既以谋逆诛,国除,版赋入詹事院。至是,大臣奏请封其子,复国。仁宗以问,约曰:“安西以何罪诛?今复之,何以惩将来!”议遂寝。明年,进太子副詹事,约抗章谏节饮,辞意恳切,仁宗嘉纳焉。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约曰:“詹事,东宫官也,预枢密事可乎?”仁宗复召问约,对曰:“皇太子事,不敢不为;天子事,不敢为。”仁宗悟,竟罢议。同列复传命增立右卫率府,取河南蒙古军万人统之。约屏人语曰:“左卫率府,旧制有之,今置右府何为?诸公宜深思之,不可累储宫也。”又命取安西兵器,给宿卫士。约谓詹事完泽曰:“詹事移文数千里取兵器,人必惊疑。主上闻之,奈何?”完泽色惭曰:“实虑不及此。”又命福建取绣工童男女六人。约言曰:“福建去京师六七千里,使人父子兄弟相离,有司承风动扰,岂美事耶!”仁宗止之,称善再三。家令薛居敬上言陕西分地五事,因被命往理之,约不为署行,语之曰:“太子,潜龙也。当勿用之时,为飞龙之事可乎?”遂止。荐翰林学士李谦为太子少傅,请立故丞相淮安忠武王伯颜祠于杭,皆从之。
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力辞;又赐江南所取书籍,亦辞。仁宗常字而不名,谕群臣曰:“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又谓中丞朵曰:“在詹事而不求赐予者,惟彦博与汝二人耳。”一日,仁宗西园观角抵戏,有旨取缯帛赐之。约入,遥见问曰:“汝何为来?”仁宗遽止之。又欲观俳戏,事已集而约至,即命罢去,其见敬礼如此。四年三月,仁宗正位宸极,欲用阴阳家言,即位光天殿,即东宫也。约言于太保曲枢曰:“正名定分,当御大内。”太保入奏,遂即位于大明殿。中书奏约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帝大怒,特拜河南行省右丞。约陛辞,帝赐卮酒及弓矢。
先是,至大间尚书省用建言者,冒献河、汴官民地为无主,奏立田粮府,岁输数万石,是岁诏罢之,窜建言人于海外,命河南行省复其旧业。行省方并缘为奸,田犹未给。约至,立期檄郡县,厘正如诏。会诏更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税,尽收至大钞。约度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致上供不给,乃下诸州,凡至大、至元钞相半。众以方诏命为言,约曰:“吾岂不知,第岁终诸事不集,责亦匪轻。”丞相卜怜吉台赞之曰:“善。”遣使白中书,省臣大悦,遂遍行天下。南阳孛术鲁冲以书谒约,大奇之,即署为郡学正。既又荐之中书,擢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皇庆改元元日,诏中书省曰:“汴省王右丞可即召之。”约以三月一日至,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约首奏:“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勋阀旧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约又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著为令甲。上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傒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复中山知府致仕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员外郎曹元用,皆除擢有差。辩奏故左丞窦履有遗腹子弃外,宜收养归宗,为窦氏后。
延祐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冠州民有兄讦其弟厌诅者,谳之,则曰:“我求嗣也。”索《授时历》验其日良信,乃立纵之使还。拜枢密副使,视事,明日召见赐酒,帝谓左右曰:“人言彦博老病,朕今见之,精力尚强,可堪大任也。”是夕,知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戒之曰:“彦博非汝友,宜师事之。”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约辞职不出。二年,以年七十致仕。三年,丞相拜住一新政务,尊礼老臣,传诏起约,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至治之政,多所参酌。又尝奉诏与中书省官及他旧臣,条定国初以来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约对曰:“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丞相称善,奏罢议不行。高丽人闻之,图公像归,祠而事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泰定元年,奉诏廷策天下士,第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始增乙科员额至一十五人。
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入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欢。时年七十有七,平居襟度和粹,谦抑自持,后进谒见,必加礼貌;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从父居贫,月奉钱米馈肴膳,事之如父;岁时朔望,携子姓至先茔,殿拜怀恋,谨时祭及五祀,动稽古礼,邦人以为矜式。至顺四年二月己酉卒,年八十二,皇太后闻之嗟悼,以尚酝二尊,遣徽政院臣临吊致奠,敕中书省以下赙赠有差。是月庚申,葬城西冈子原。
约平生著作,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行于世。子思诚,奉议大夫、秘书监著作郎。
王结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祖逖勤,以质子军从太祖西征,娶阿鲁浑氏,自西域徙戍秦陇,又徙中山,家焉。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宪使王仁见之,曰“公辅器也。”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曰:立经筵以养君德,行仁政以结民心,育英材以备贡举,择守令以正铨衡,敬贤士以厉名节,革冗官以正职制,辨章程以定民志,务农桑以厚民生。其言剀切纯正,皆治国之大经大法,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武宗即位,以仁宗为皇太子。大德十一年,命置东宫官属,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
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僣,奢僣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会有月食、地震、烈风之异,结昌言于朝曰:“今朝廷君子小人混淆,刑政不明,官赏太滥,故阴阳错谬。咎征荐臻,宜修政事,以弭天变。”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明年,除浙西廉访使,中途以疾还。岁余,拜辽阳行省参知政事。辽东大水,谷价翔踊,结请于朝,发粟数万石,以赈饥民。召拜刑部尚书。
天历元年,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改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入谢光天殿,以亲老辞,帝曰:“忠孝能两全乎?”是时迎立明宗于朔方,明宗命文宗居皇太子位,于是遣大臣奉宝北迓。近侍有求除拜赏赉者,结曰:“俟天子至议之。”初,上都之变,失皇太子宝,更铸新宝,近侍请视旧制宜加大,结曰:“此宝当传储嗣,不敢逾旧制也。”或致人于死,而籍其妻孥赀产者,结复论之。近侍益怒,谮诋日甚,遂罢政。又命为集贤侍读学士,丁内艰,不起。
元统元年,复除浙西廉访使,未行,召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阳玄修泰定、天历两朝实录。拜中书左丞。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结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张珪曰:“王结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识者以为名言。晚邃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而善之。及卒,公卿唁于朝,士大夫吊于家,曰:“正人亡矣。”四年五月,诏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忠。有诗文十五卷行于世。
宋瑽
宋瑽,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瑽善记诵,年十七,避地襄阳,已而北归,屏居河内者十有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礼聘之。中统三年,擢翰林修撰。李璮畔,璧行中书省事于济南,至元五年,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瑽皆从焉,军事多所咨访。六年,高丽权臣林衍废其国王,而立其弟温,诏遣国王头辇哥暨璧将兵讨之,以瑽为行省员外郎,持诏徙江华岛居民于平壤。复命,慰劳良厚,仍赐衣段,授河南路总管府判官,不赴。十三年,入为太常少卿,属省官制行,兼领籍田署事。十六年,太子以耆德召见,应对详雅,大惬睿旨,自是数蒙召问,侍讲经幄,开谕为多。十八年,除秘书监。十九年,江西分地当署郡邑守令,皆命瑽铨举。二十年,初立詹事院,首命瑽为太子宾客。每燕见,优赐容接,多所锡赉。二十三年卒,有《秬山集》十卷行于世。
张伯淳
张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举童子科,以父任铨受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寻举进士,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除太学录,入本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为福建廉访司知事。岁余,有荐伯淳于帝前者,遣使召问。明年,入见,帝问冗官、风宪、盐策、楮币,皆当时大议,所对悉称旨,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遂授翰林直学士,进阶奉训大夫,谒告以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行省檄按疑狱衢、秀,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讲学士。明年,造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译文与注释
梁曾
梁曾字贡父,燕人。年幼好学,日记数千言。中统四年(1263)经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举荐,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三次迁职任中书省属官。至元十年(1273)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并佩银符。后升员外郎。十五年,迁职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任南阳府知府。唐、邓两属州被襄阳府强划归己,曾按地图核察国家规定的制度行文告之,恢复原样。南阳在宋末属边境,桑柘尚未长成,而每年要交丝抵赋,百姓很困苦,曾请改为征麻,以方便百姓。
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升员外郎。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唐、邓二属州为襄阳府所夺,曾按图经、稽国制以闻,事得复旧。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十七年安南世子陈日火亘不入朝进贡,朝廷选梁曾出使。帝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衣一套,任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同行。第二年,日火亘派遣其叔遗爱奉表随梁曾入朝献土产。帝封遗爱为安南国国王,赐给币帛。二十一年授梁曾湖南宣慰司副使。任官三年,因病离职。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一袭,进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偕行。至安南,语秘不传。明年,日烜遣其叔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帝封遗爱为安南国王,赐币帛,遣归。二十一年,除曾湖南宣慰司副使。居三年,以疾去。二十九年,改淮西宣慰司副使,复以亲老辞。召至京师,入见内殿,有旨令曾再使安南,授吏部尚书,赐三珠金虎符、袭衣、乘马、弓矢、器币,以礼部郎中陈孚为副。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且令坐地上,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是日,有亲王至自和林,帝命酌酒,先赐曾,谓亲王曰:“汝所办者汝事,梁曾所办,吾与汝之事,汝勿以为后也。”复于便殿赐酒馔,留宿禁中,语安南事,至二鼓方出。明日,陶子奇等见诏,陈其方物象、鹦鹉于庭,而命曾引所献象。曾以袖引之,象随曾转,如素驯者,复命引他象,亦然。帝以曾为福人,且问曰:“汝亦惧否?”对曰:“虽惧,君命不敢违。”帝称善。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帝曰:“苟受之,何不可也!”寻赐白金一锭、金币二;敕中书以使安南三珠金虎符与之。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二十九年改任淮西宣慰司副使,因双亲年老辞官。帝召他到京师,在内殿接见,令他再次出使安南,授吏部尚书、并赐三珠金虎符、一套衣服、乘马、弓矢、器币,礼部郎中陈孚任副使,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该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左边的叫日新,右边的叫云会,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准进日新门。梁曾大怒说:“奉诏不由中门进,是我辱君命。”立即回馆。不久,该国又要开云会门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进阳明门。梁曾要日火尊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陈日火尊深为钦佩。三月,令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宫门请罪。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并拿黄金器币奇物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还给陶子奇。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户口复者五万二千四百户,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明年,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又明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三珠金虎符。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至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使营葬。十年,召为中书参议。尝预燕,赐只孙一袭。十一年,转正奉大夫,出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寻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
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火尊往来议事的记载。帝大喜,解衣赐给他,右丞相阿里不以为然,帝怒道“: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口舌制止了战争,你怎么能用这种态度?”这天有亲王来自和林,帝命他斟酒,先赐给梁曾,并对亲王说“:你办的是你的事,梁曾办的是我和你的事,不要认为你在他之后。”又在便殿赐给酒馔,留宿宫中谈安南之事直到二更。第二天陶子奇等人见诏,在廷上献土产、象、鹦鹉,帝要梁曾引所献之象,梁曾用衣袖引导,象随曾转,如驯过一样。帝又命曾引别的象,仍如此。帝认为曾是福人,问他:“你害怕吗?”曾回答说“:虽害怕但君命不敢违。”有人进谗言说曾受安南贿赂,曾回答帝说:“安南赠黄金器币奇物给我,我没接受,托付给陶子奇了。”帝说“:就接受了有何不可?”一会儿赐白金一锭、金币二个,告中书将出使安南的三珠金虎符给曾。他仍赶回淮安上任。他在淮安兴办学校,严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延祐元年,奉诏代祀中岳等神。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卒之前十日,有大星陨于所居,流光烛地,人皆异之。
大德元年(1297)授杭州路总管,恢复户口五万二千四百户。他奏请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同意,写成命令。四年,母丧归家守孝。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没赴任。第二年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又一年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给三珠金虎符。不久召回京师,以母丧未葬,扶柩北上辞官。到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筹办丧事。十年任命中书参议。十一年,迁职正奉大夫,出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调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因病辞归,诏命赐药物,关怀备至。
刘敏中
皇庆元年(1312),仁宗因曾为前朝老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梁曾累次上奏章辞官退隐,都未同意,再起用为集贤侍讲学士。国家有重大事件,一定要曾同诸老议定。延..元年(1314),奉诏代祭中岳等神。回至汴梁因病不复职,居淮南,闭门不迎宾客,每天以读书为乐。至治二年(1322)卒,享年八十一岁。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年时才智不同于一般人。十三岁时曾对其父景石说“:从前一些品德才能出众的人常满足于学习,而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满足于建立丰功伟绩而不炫耀自己。这些都是后人所不及的好品德。”他的父亲对他这种认识非常惊奇。敏中与同龄人交谈志向时说:“我的志向是从幼到老,每相见时,不因自己无进步而惭愧。”
至元十一年,由中书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既为同僚,又为交友,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出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
至元十一年(1274)敏中由中书选拔为兵部主事,任监察御史。当他揭发权臣桑哥的诈伪邪恶,而朝廷不做处理时,便辞官回故乡。时隔不久,出任御史台都事。当时有人谗毁王约,王被迫离开御史台,敏中因此推说有病,闭门不出。台臣请他就职治事,他说:“王约受到弹劾,他有罪;我既然是同僚,又是挚友,没有规劝他、制止他,也不是没有过错呀。”以后出任燕南肃政廉访副使,进京后任国子司业,后升迁为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
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时事为忧,或郁而弗伸,则戚形于色,中夜叹息,至泪湿枕席。为文辞,理备辞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
大德七年(1303),成宗下诏派他为宣抚使巡行各道,出使辽东、山北各郡,守令中有依仗权势而横征暴敛的,他都依法惩治;锦州因雨水过多遭灾,他就发放库粮救灾。担任东平路总管,提拔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九年(1305),成宗封他为集贤学士,参与中书省的事务。他给皇帝写奏章说:整顿朝廷纲纪,减少政务开支,听取好的建议,清除奸贼,倡导公平,杜绝徇私舞弊,给民众广施恩泽,改进使用纸钞的办法,严格治军,选功臣给以封官赏赐等项。成宗驾崩,奸臣企图为非作歹,敏中一一抵制。
王约
武宗即位后对政事做了较大的更改,授敏中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之职,并仍参与中书省的事务。还赏赐给他很多金银。不久又授与他河南行省参知政事的职务,随后又改为治书侍御史,任淮西肃政廉访使,赴山东任宣慰使,后奉诏任翰林学士。武宗召集公卿商议消除灾祸的办法,敏中上疏武宗的七条建议受到称赞,并被采纳。后来因病回归故乡。
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务达国体,时好不以动其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承旨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府,奏授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授承务郎。首请建储及修史事。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按治成都盐运使王鼎不法,罢官除名。转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入言事,多斥桑哥罪。桑哥怒,又以约与之表里,六奏杀之,上不从。约以陇西地远,请立行台陕西,诏从之。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敏中一生清廉,以国为重,每当国家有危难,忧郁万分,叹息不已。他的文章说理充足,言辞明白,著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五年(1318)卒,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赠光禄大夫、柱国的称号。后追封为齐国公,谥号文简。
三十一年,迁中书右司员外郎。四月,成宗即位,言二十二事,曰实京师,放差税,开猎禁,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禁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革两司。又请中书去繁文,一取信于行省,一责成于六部。调兵部郎中,改礼部郎中。请行赠谥之典以旌忠勋,付时政记于史馆以备纂录,立供需府以专供亿,皆从而行之。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余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
王约字彦博,祖先汴人,祖父名通,迁徙真定。王约天资聪慧,风格与一般人大不相同。随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通晓蒙古政治体制。至元十三年(1276),翰林学士王磐举荐他为从事,丞相命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建府署,奏请授约为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属官。不久征召为中书的属官,授礼部主事。
高丽王昛年老,传国子謜,有不安其政者,飞谗离间,及謜朝京师,潜使人赂用事者,留謜不遣。昛复位,乃委用小人,厚敛淫刑,国人群诉于朝。中书令执其首恶,系刑部,其党复不悛,奏属约验问。约至,宣布明诏,而谕之曰:“天地间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知自利,宁肯为汝家国地耶!”昛感泣,谢曰:“臣年耄,听信憸邪,是以致此,今闻命矣。愿奉表自雪,且请子謜还国,其小人党与,悉听使者治。”翼日,约逮捕覆按其罪,流二十二人,杖三人,黜有官者二人。命故臣洪子藩为相,俾更弊政,罢非道水驿十三,免耽罗贡非土产物,东民大喜。还报,称旨,除太常少卿。
二十四年授监察御史、承务郎。他首先请求立太子和修国史。丞相桑哥怀恨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杀右丞卢世荣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郭佑,王约上章为佑申冤。审讯成都盐运使王鼎违法事,罢官除名。又调他任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在朝廷谈论事情时,多次斥责桑哥的罪行。桑哥非常恼怒,又因为王约同程文海在朝廷内外相应,六次上奏,请求诛杀王约,帝不理会。王约因陇西离京城远,请求在陕西设立行台,按他的意见下了诏令。他还赈救了河间的吏民,使很多灾民能活下来。
寻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乃阅诸狱,决二百六十六人,当死者七十二人,释无罪者八十六人,平反吴得诚冤,嫁良家入倡女十人,杖流元旦带刀阑入殿庭者八十人。因议斗殴杀人者宜减死一等,著为令。又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十日而理,省、台无异辞。特拜刑部尚书,以录前功。
三十一年,升中书右司员外郎。四月成宗即位,王约上书建议二十二事:充实京师,放宽赋役,开放猎禁,减免欠税,赈济贫穷,停止不必要的劳役,禁止鹰房,整顿御史台,清除宿蠹,抚慰远方人民,退避进奉,询问民间利病,兴办有利农民的事业,鼓励学校,设立义仓,核实税户,慎重封赏官爵,明确赏罚,择选守令,淘汰官属,规定律令,改革两司。又请中书除去繁文,一要取信于行省,二要责成于六郡。调迁兵部郎中,又改为礼部郎中。奏请行赠谥典礼,以表彰忠臣的功勋。将时政记交托史馆,便于纂录,设立供需府,专管供给。帝听取并采纳了以上建议。升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参加编修国史。他又奉诏赈救京畿东道的灾民,发放五十万石米,救活五十多万人。又条疏京东利弊十事,请求继续放粮救灾,中书采用了这一建议,百姓获得复苏。
大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肃清宫禁,以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与左丞相阿忽台潜谋为变,命刑曹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由是结知仁宗。富宁库失金,约疑番直宿卫者盗之,未几,果得实,库官吏获免。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而湿。约谓必积气所蒸,验且堪用,释守者罪。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兄阴有异志,弟谏不听,即上马驰去,兄遣奴挟弓矢追之,弟发矢毙其奴,兄诉囚其弟,狱当死。约虑囚曰:“兄之奴,即弟之奴,况杀之有故。”立释之。迁礼部尚书,请定丁忧之制,申旌表之恩,免都城煤炭之征,皆从之。京民王氏,仕江南而殁,有遗腹子,其女育之,年十六,乃诉其姊匿赀若干,有司责之急。约视其牍曰:“无父之子,育之成人,且不绝王氏祀,姊之恩居多。诚利其赀,宁育之至今日耶!”改前议而斥之。柴氏初无子,命张氏子后,既得己子,张出为僧,柴之子又殁,僧乃讼家产,诏约诘之。约问曰:“汝出家,既分承汝师衣钵,又何为得柴氏业乎?”僧不能答,遂归柴氏应后者。
高丽王日巨年老,传位于子讠原。讠原来中国朝拜京师时,该国国内反对派暗地派人来贿赂中国朝中的当权者扣留他。日巨复位后委用小人,加重赋敛,采用酷刑,国人向中国朝廷倾诉,中书令捉拿首恶,关押于刑部,而这些小人仍无改悔之意,因而奏请派王约去查问。约到高丽,宣布诏令,并告谕说:“天地间最亲的是父子,最重要的是君臣关系,那些小人只顾自己的私利,怎么肯为你的家和国着想?”日巨感激泪下谢罪说:“我年老,听信奸佞,因此到这地步,现在听了诏令,我愿奉表自己去雪恨,并请子讠原回国,那些小人党羽,全听使臣治理。”第二天,王约逮捕并审讯论罪,流放二十二人,杖刑三人,废官二人,命老臣洪子藩为相,使他更改弊政,撤除非交通要道的水驿站十三个,免去耽罗非土产的进贡,百姓万分高兴。回朝廷禀报,皇帝满意,授太常少卿。
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尊号及册皇后,凡典礼仪注,约悉总之如制。仁宗在东宫,雅知约名,思用以自辅,擢太子詹事丞。从幸五台山,约谏不可久留,即日还上京。初,安西王封于秦,既以谋逆诛,国除,版赋入詹事院。至是,大臣奏请封其子,复国。仁宗以问,约曰:“安西以何罪诛?今复之,何以惩将来!”议遂寝。明年,进太子副詹事,约抗章谏节饮,辞意恳切,仁宗嘉纳焉。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约曰:“詹事,东宫官也,预枢密事可乎?”仁宗复召问约,对曰:“皇太子事,不敢不为;天子事,不敢为。”仁宗悟,竟罢议。同列复传命增立右卫率府,取河南蒙古军万人统之。约屏人语曰:“左卫率府,旧制有之,今置右府何为?诸公宜深思之,不可累储宫也。”又命取安西兵器,给宿卫士。约谓詹事完泽曰:“詹事移文数千里取兵器,人必惊疑。主上闻之,奈何?”完泽色惭曰:“实虑不及此。”又命福建取绣工童男女六人。约言曰:“福建去京师六七千里,使人父子兄弟相离,有司承风动扰,岂美事耶!”仁宗止之,称善再三。家令薛居敬上言陕西分地五事,因被命往理之,约不为署行,语之曰:“太子,潜龙也。当勿用之时,为飞龙之事可乎?”遂止。荐翰林学士李谦为太子少傅,请立故丞相淮安忠武王伯颜祠于杭,皆从之。
不久,诏令王约同宗正、御史审判京师狱讼,王约辞职,帝不同意。于是他查阅各狱诉讼,判决了二百六十六人,判死刑的七十二人,无罪释放的八十六人,平反了吴得诚的冤案,使十个娼妓从良,对元旦带刀擅自闯入宫廷的八十人给以杖刑。决定因斗殴杀人的减死一等,定为法令。浙地百姓在行省、南台互讼不决,朝廷命王约去查讯。约到杭二十天内处理完此事,省、台都无异议,特授刑部尚书,表彰以前的功绩。
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力辞;又赐江南所取书籍,亦辞。仁宗常字而不名,谕群臣曰:“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又谓中丞朵曰:“在詹事而不求赐予者,惟彦博与汝二人耳。”一日,仁宗西园观角抵戏,有旨取缯帛赐之。约入,遥见问曰:“汝何为来?”仁宗遽止之。又欲观俳戏,事已集而约至,即命罢去,其见敬礼如此。四年三月,仁宗正位宸极,欲用阴阳家言,即位光天殿,即东宫也。约言于太保曲枢曰:“正名定分,当御大内。”太保入奏,遂即位于大明殿。中书奏约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帝大怒,特拜河南行省右丞。约陛辞,帝赐卮酒及弓矢。
大德十一年(1307),仁宗从怀州回到宫廷,肃清阴谋篡位者。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左丞相阿忽台密谋反叛,仁宗命刑部对他们进行审讯,王约说:“谋叛不必笞打,应该伏诛。”结识了仁宗。富宁库丢失黄金,王约怀疑是值班守卫者盗走的,不久查实,库官获免。通州三万石仓米因雨而湿,王约说是由于积气蒸发造成,经检验仍然可用,免了看守人的罪。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兄有贰心,弟劝无效立即逃跑。兄派奴隶追杀,弟发箭毙奴。兄指控弟杀人,判以死罪。王约认为兄之奴即弟之奴,更何况杀人是有原因的。立即释放了弟。又升迁礼部尚书,他奏请制定父母丧辞官守孝的丁忧制度,表彰忠孝节义的人,免去都城的煤炭税,帝听从了这些建议。
先是,至大间尚书省用建言者,冒献河、汴官民地为无主,奏立田粮府,岁输数万石,是岁诏罢之,窜建言人于海外,命河南行省复其旧业。行省方并缘为奸,田犹未给。约至,立期檄郡县,厘正如诏。会诏更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税,尽收至大钞。约度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致上供不给,乃下诸州,凡至大、至元钞相半。众以方诏命为言,约曰:“吾岂不知,第岁终诸事不集,责亦匪轻。”丞相卜怜吉台赞之曰:“善。”遣使白中书,省臣大悦,遂遍行天下。南阳孛术鲁冲以书谒约,大奇之,即署为郡学正。既又荐之中书,擢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大二年(1309)正月,武宗登基后册封皇后,一切礼仪制度,均由王约按规定安排。仁宗在东宫就闻王约之名,想用他辅佐自己,提拔为太子詹事丞。后随帝去五台山,约谏劝不能久留,当天回到上京。当初安西王封地在秦,因谋篡位而被杀,国废除,所征赋税入詹事院。此时大臣奏请封其子,并复国。约说:“安西为何被杀?现在复国如何能惩戒将来!”第二年任太子副詹事,约谏帝节饮,言辞恳切,仁宗采纳。
皇庆改元元日,诏中书省曰:“汴省王右丞可即召之。”约以三月一日至,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约首奏:“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勋阀旧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约又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著为令甲。上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傒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复中山知府致仕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员外郎曹元用,皆除擢有差。辩奏故左丞窦履有遗腹子弃外,宜收养归宗,为窦氏后。
按旧制立左卫率府,统领侍卫军万人,同僚想任命侍卫军军官,约坚决反对,大家质问他:“太子不是枢密使吗?”王约说“:詹事是东宫的官,参预枢密院的事行吗?皇太子的事,不敢不做;天子的事不敢做。”又传令增设右卫率府,调河南蒙古军万人交右府统帅。约说“:左卫率府旧制有,又立右府干什么?不能累及太子呀!”又命取安西兵器给宿卫士,约对詹士完泽说:“詹士发文去几千里之外取兵器,人们定要惊疑。皇上知道了怎么办?”完泽惭愧地说“:确实没考虑到这些。”又命去福建找男女绣童工六人,约劝止了。王约荐举翰林学士李谦为太子少傅,请求在杭州立已故丞相淮安忠武王伯颜的祠堂,帝都照办了。
延祐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冠州民有兄讦其弟厌诅者,谳之,则曰:“我求嗣也。”索《授时历》验其日良信,乃立纵之使还。拜枢密副使,视事,明日召见赐酒,帝谓左右曰:“人言彦博老病,朕今见之,精力尚强,可堪大任也。”是夕,知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戒之曰:“彦博非汝友,宜师事之。”
仁宗因詹事院各事都循规蹈矩地进行,非常高兴,面赐给约犀带,约力辞不受;又赐从江南取来的书籍,也辞谢了。仁宗对群臣说:“事未经王彦博商议,不要干。”又对中丞朵..说“:在詹事中不求赐予的,只有彦博和你二人。”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约辞职不出。二年,以年七十致仕。三年,丞相拜住一新政务,尊礼老臣,传诏起约,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至治之政,多所参酌。又尝奉诏与中书省官及他旧臣,条定国初以来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约对曰:“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丞相称善,奏罢议不行。高丽人闻之,图公像归,祠而事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泰定元年,奉诏廷策天下士,第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始增乙科员额至一十五人。
至大四年三月,仁宗即位。中书奏请任约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帝大怒,特拜河南行省右丞,辞行时,赐酒及弓矢。此时,朝廷下诏更改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赋税一律收至大钞。约考虑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会上供不足,便下令各州,用至大钞和至元钞参半交纳。丞相卜怜吉台称赞“好”,派使臣告诉中书,省臣大喜,于是遍行天下。南阳孛术鲁罛写信谒见,王约认为是奇才,即签署为学正。以后又推荐给中书,提拔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入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欢。时年七十有七,平居襟度和粹,谦抑自持,后进谒见,必加礼貌;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从父居贫,月奉钱米馈肴膳,事之如父;岁时朔望,携子姓至先茔,殿拜怀恋,谨时祭及五祀,动稽古礼,邦人以为矜式。至顺四年二月己酉卒,年八十二,皇太后闻之嗟悼,以尚酝二尊,遣徽政院臣临吊致奠,敕中书省以下赙赠有差。是月庚申,葬城西冈子原。
皇庆元年(1312),诏令中书省召王约来京。约三月一日到,帝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号树碑。约首先奏说“: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是有功勋的老臣,不应久在朝廷之外。”于是召卜怜吉台入京,封他为河南王。约又建议实行封赠,禁止乱用衣服颜色,振兴科举。又上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亻奚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用中山知府辞官退隐的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元外郎曹元用,这些人都按级别授官。延..二年(1315),丞相帖木迭儿执政,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王约到卫辉,有人殴打自己的母亲被捕入狱,其母哭诉说她只有一个儿子,若处死就绝户了。约同情她,只将其子杖刑一百释放。拜枢密副使,第二天帝召见赐酒,并对左右说:“人们说彦博老了,我看精力充沛,可担重任。”这晚知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说:“彦博不是你的朋友,应以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他。”
约平生著作,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行于世。子思诚,奉议大夫、秘书监著作郎。
至治元年(1321),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再任相,王约辞职在家。二年,年已七十,辞官退隐。三年丞相拜住振新政务,尊重礼遇老臣,传诏起用王约,又拜集贤大学士,把俸禄送到家里,只须每天一次去中书省商议事务。又奉诏与中书省官员和其他老臣条定律令,题名《大元通制》,颁行全国,朝廷议定废除征东省、立三韩省,体制同其他省一样,约说“:高丽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民风俗习性与中原不同,万一有事,我们竭力去治理,这并非好事,不如守祖宗旧制。”高丽人听说后,画了王约的像回去,放在祠堂敬奉他。泰定元年(1324),奉诏廷试全国的士人,录取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这时将乙科员额增至十五人。
王结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王约入宫祝贺,帝在大明殿赐宴,慰劳甚欢,此时王约已七十七岁。约心胸开阔,和蔼正直,一向持重,俸禄的收入分散给亲属以及贫寒之士。叔父贫寒,他每月送钱和食物去,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每逢初一、十五,带着自己的儿子到祖坟上祭奠。家乡的人都敬重他,并向他学习。至顺四年(1333)二月十五日卒,享年八十二岁,这月二十六日,葬在城西冈子原。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祖逖勤,以质子军从太祖西征,娶阿鲁浑氏,自西域徙戍秦陇,又徙中山,家焉。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宪使王仁见之,曰“公辅器也。”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曰:立经筵以养君德,行仁政以结民心,育英材以备贡举,择守令以正铨衡,敬贤士以厉名节,革冗官以正职制,辨章程以定民志,务农桑以厚民生。其言剀切纯正,皆治国之大经大法,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武宗即位,以仁宗为皇太子。大德十一年,命置东宫官属,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
王约平生著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流行于世上。
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性命道德之深奥内涵理解透辟,所以投身于事业,显现于文章,都有理论根据。御史王仁说他有做宰相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谈时政八件事:立经筵以养君德,行仁政以结民心,育英才以备贡举,择守令以端正官吏人选,敬贤士以厉名节,革冗官以正职制,辨章程以定民志,务农桑以厚民生。奏文切实纯正,都是治国的原则方法,但宰相未全部采用。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僣,奢僣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会有月食、地震、烈风之异,结昌言于朝曰:“今朝廷君子小人混淆,刑政不明,官赏太滥,故阴阳错谬。咎征荐臻,宜修政事,以弭天变。”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明年,除浙西廉访使,中途以疾还。岁余,拜辽阳行省参知政事。辽东大水,谷价翔踊,结请于朝,发粟数万石,以赈饥民。召拜刑部尚书。
仁宗还是太子时,王结被举荐为太子宿卫,他收集历代君臣所做无论好坏,只要能成为历史教训的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受到赞扬。大德十一年(1307),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春宫育德养性,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天历元年,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改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入谢光天殿,以亲老辞,帝曰:“忠孝能两全乎?”是时迎立明宗于朔方,明宗命文宗居皇太子位,于是遣大臣奉宝北迓。近侍有求除拜赏赉者,结曰:“俟天子至议之。”初,上都之变,失皇太子宝,更铸新宝,近侍请视旧制宜加大,结曰:“此宝当传储嗣,不敢逾旧制也。”或致人于死,而籍其妻孥赀产者,结复论之。近侍益怒,谮诋日甚,遂罢政。又命为集贤侍读学士,丁内艰,不起。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钜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王景的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其堂弟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故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
元统元年,复除浙西廉访使,未行,召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阳玄修泰定、天历两朝实录。拜中书左丞。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至治二年(1322),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相的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
结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张珪曰:“王结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识者以为名言。晚邃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而善之。及卒,公卿唁于朝,士大夫吊于家,曰:“正人亡矣。”四年五月,诏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忠。有诗文十五卷行于世。
泰定元年(1324)春,廷试进士,结为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诏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召结进讲,结推辞。第二年,任浙西廉访使,中途因病而归。一年多后,拜辽阳行省参知政事。辽东水灾,谷价上涨,结向朝廷请求发放小米几万石救济灾民。后回朝拜刑部尚书。
宋瑽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后改为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授中书参知政事,结因双亲年老,辞谢,皇帝未准,又任集贤侍读学士,因母丧未赴任。
宋瑽,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瑽善记诵,年十七,避地襄阳,已而北归,屏居河内者十有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礼聘之。中统三年,擢翰林修撰。李璮畔,璧行中书省事于济南,至元五年,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瑽皆从焉,军事多所咨访。六年,高丽权臣林衍废其国王,而立其弟温,诏遣国王头辇哥暨璧将兵讨之,以瑽为行省员外郎,持诏徙江华岛居民于平壤。复命,慰劳良厚,仍赐衣段,授河南路总管府判官,不赴。十三年,入为太常少卿,属省官制行,兼领籍田署事。十六年,太子以耆德召见,应对详雅,大惬睿旨,自是数蒙召问,侍讲经幄,开谕为多。十八年,除秘书监。十九年,江西分地当署郡邑守令,皆命瑽铨举。二十年,初立詹事院,首命瑽为太子宾客。每燕见,优赐容接,多所锡赉。二十三年卒,有《秬山集》十卷行于世。
元统元年(1333),再授浙西廉访使,未赴任。又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阳玄修泰定、天历两朝实录。拜中书左丞。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有病,其家请释放重囚以消灾,王结极力不可。从前有罪的北人流放到广海,南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成为定制。官员犯罪要重罚,王结说:“古时候刑不上大夫,现在贪财败官的虽多,但士人的廉耻不能不培养。”人们都觉得此话得体。至元元年(1335)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
张伯淳
王结言行都效法古人,所以相张王圭说“:王结非圣贤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晚年精深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后很是称赞。卒后公卿在朝廷吊唁,士大夫在家吊唁。四年五月,诏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为太原郡公,谥号文忠。有诗文十五卷流行于世。
张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举童子科,以父任铨受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寻举进士,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除太学录,入本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为福建廉访司知事。岁余,有荐伯淳于帝前者,遣使召问。明年,入见,帝问冗官、风宪、盐策、楮币,皆当时大议,所对悉称旨,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遂授翰林直学士,进阶奉训大夫,谒告以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行省檄按疑狱衢、秀,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讲学士。明年,造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宋瑽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宋瑽善记诵,十七岁到襄阳避难,以后才北归,在河内住了十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聘请了他。中统三年(1262)选拔为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 衜随从,有关军事多向他咨询。六年高丽国内乱,朝廷派兵征讨,以衜为行省员外郎,持诏书迁江华岛居民去平壤。回国授河南路总管府判官,未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