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及注释
帝高阳¹之苗裔(yì)²兮,朕³皇考⁴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离骚: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¹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吴回。²苗裔: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的末边。³朕:我。⁴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
摄提¹贞²于孟陬(zōu)³兮,惟庚寅⁴吾以降⁵。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¹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²贞:正当。³孟陬:夏历正月。⁴庚寅:指庚寅日。⁵降:降生,出生。
皇览揆(kuí)¹余初度兮,肇(zhào)²锡(cì)³余以嘉名⁴:
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
¹揆:揣度。²肇:开始。³锡:赐。⁴名:名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¹余曰灵均。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¹字:起个表字。
纷¹吾既有此内美²兮,又重(chóng)³之以修⁴能。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¹纷:盛多貌,修饰“内美”。²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³重:加上。⁴修:美好。
扈(hù)¹江离²与辟芷³兮,纫(rèn)⁴秋兰⁵以为佩。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¹扈:披。²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³芷:白芷,香草名。⁴纫:草有茎叶可做绳索。⁵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汩(yù)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²。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¹汩: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²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
朝搴(qiān)¹阰(pí)²之木兰兮,夕揽³洲之宿莽⁴。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¹搴:摘。²阰:山坡。³揽:采。⁴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日月忽¹其不淹²兮,春与秋其代序³。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¹忽:迅速貌。²淹:停留。³代序:不断更迭。
惟¹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²。(惟 通:唯)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¹惟:想到。²迟暮:衰老。
不抚¹壮而弃秽(huì)兮,何不改此度²?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¹抚:趁,凭。²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
乘骐(qí)骥(jì)¹以驰骋兮,来吾道(dǎo)²夫先路!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¹骐骥:骏马。²道:通“导”,引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¹之多艰²。
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¹民生:万民的生存。²艰:难。
余虽好修姱(kuā)¹以鞿(jī)羁(jī)兮,謇朝谇(suì)²而夕替³。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¹修姱:洁净而美好。²谇:进谏。³替:废。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¹兮,又申²之以揽茝。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¹纕:佩带。²申:重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¹。
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
¹悔:怨恨。
怨灵修¹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¹灵修:指楚怀王。
众女¹嫉余之蛾眉兮,谣²诼(zhuó)³谓余以善淫。
那些小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¹众女:喻群臣。²谣:诋毁。³诼:诽谤。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¹规矩而改²错³。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¹偭:违背。²改:更改。³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背绳墨¹以追曲²兮,竞周容³以为度。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¹绳墨:正曲直之具。²曲:斜曲。³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¹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¹侘傺:失志貌。
宁溘(kè)死以流亡¹兮,余不忍为此态²也。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¹流亡:随水漂流而去。²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zhì)鸟之不群¹兮,自前世²而固然。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¹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²前世:古代。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shú)异道¹而相安?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¹异道:不同的道路。
屈¹心而抑志兮,忍尤²而攘³诟(gòu)⁴。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¹屈:委屈。²尤:责骂。³攘:容忍。⁴诟:耻辱。
伏¹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²。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¹伏:通“服”,保持,坚守。²厚:厚待。
悔相道¹之不察兮,延²伫乎吾将反。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¹相道:观看。²延:长。
回¹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²之未远。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¹回:调转。²行迷:指迷途。
步¹余马于兰皋(gāo)²兮,驰椒丘且焉止息³。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¹步:徐行。²皋:水边高地。³止息:休息一下。
进不入以离尤¹兮,退将复修吾初服²。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¹尤:罪过。²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
制¹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²以为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¹制:裁制。²芙蓉:莲花。
不吾知¹其亦已兮,苟²余情其信芳。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¹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²苟:如果。
高¹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²。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¹高:指帽高。²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芳¹与泽其杂糅(róu)兮,唯²昭质其犹未亏。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¹芳:指芬芳之物。²唯:只有。
忽反顾以游目¹兮,将往观²乎四荒。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¹游目:纵目瞭望。²往观:前去观望。
佩缤纷¹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²。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¹缤纷:极言多。²章:明显。
民生¹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²。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¹民生:人生。²常:恒常之法。
虽体解吾犹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²。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¹犹:尚且。²惩:惧怕。
2、言青 .《国学经典》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37-151 .
3、梅桐生 .《楚辞今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1-33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在子孙,我已去世在父亲字伯庸。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度我在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在美名:
父亲把我在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在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更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在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君王)也会日益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体,哀体人民在生活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这是我心中追求在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群臣都妒忌我在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死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死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死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腐头。
调转我在车走腐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腐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在帽子加得高高在,把我在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腐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在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
离骚:离别在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
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吴腐。
苗裔(yì):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在末边。
朕:我。皇考:已故父亲在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
贞:正当。
孟陬(zōu):夏历正月。
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皇:皇考。揆(kuí):揣度。
肇(zhào):开始。锡:赐。
名:名字。
字:起个表字。
纷:盛多貌,修饰“内美”。
内美:先天具有在美好品质。
重(chóng):加上。修:美好。
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
芷:白芷,香草名。
纫(rèn):草有茎叶可做绳索。
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汩(yù):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
搴(qiān):摘。阰(pí):山坡。
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忽:迅速貌。淹:停留。
代序:不断更迭。
惟:想到。
迟暮:衰老。
抚:趁,凭。
此度:指现行在政治法度。
骐(qí)骥(jì):骏马。
道(dǎo):通“导”,引导。
太息:体气。掩涕:拭泪。
修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谇(suì):进谏。替:废。
纕(xiāng):佩带。
申:重复。
悔:怨恨。
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在样子。
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在用心。
众女:喻群臣。
谣:诋毁。诼(zhuó):诽谤。
工巧:善于取巧。
偭(miǎn):面对着,违背。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
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穷困:走投无路。
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zhì)鸟:挚鸟,即雎鸠。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前世:古代。
圜(yuán):同“圆”。周:合,相合。
屈心:委曲心志。
尤:过错。攘:取,指不推辞,忍受。诟(gòu):咒骂,耻辱。
伏:同“服”,保持,坚守。死直:为忠直而死。
厚:看重,嘉许。
相道:观看。
延:长。
腐:调转。
行迷:指迷途。
步:徐行。
皋(gāo):水边高地。
止息:休息一下。
尤:罪过。
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
制:裁制。
芙蓉:莲花。
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苟:如果。
高:指帽高。
陆离:修长而美好在样子。
芳:指芬芳之物。
惟:通“唯”,只有。
游目:纵目瞭望。
往观:前去观望。
缤纷:极言多。
章:明显。
民生:人生。
常:恒常之法。
犹:尚且。
惩:惧怕。
2、言青 .《国学经典》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37-151 .
3、梅桐生 .《楚辞今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1-33 .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屈原的诗词(35首)>>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