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别诗

〔两汉〕应玚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译文及注释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弯弯曲曲向东北方流淌。
浩浩:水势浩荡的样子。九折:形容曲折很多。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沧海:碧青的大海。抽:引出。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远行万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远适:远行。由:因缘。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面对着河面,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充满了无限悲伤和忧虑。
累:通假字,同“屡”。太息:即长声叹息。太,通大。五内:指人的五腑六脏,此是说内心忧伤。

1、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16-219页
2、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3、程郁缀.《历代诗歌爱情佳句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4、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弯弯曲曲向东海方流淌。
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远行万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面对着河面,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充满了无限悲伤和忧虑。

注释
浩浩:水势浩荡的样子。
九折:形容曲折很多。
沧海:碧青的大海。
抽:引出。
远适:远行。
由:因缘。
累:通假字,同“屡”。
太息:即长声叹息。太,通大。
五内:指人的五腑六脏,此是说内心忧伤。

1、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16-219页
2、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3、程郁缀.《历代诗歌爱情佳句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4、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离别故乡,亲友分手,作于临河的途中。作于何时难以考察,不过从曹植《送应氏诗》可以得到一点启发。黄节考证曹植《送应氏二首》作于汉建安十六年,随曹操西征马超,道过洛阳,送应氏北游,送别赋。应玚在《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说,“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曹丕任五官中郎将亦在建安十六年,由此可推知应玚北游至邺城,投奔当时留守的曹丕。曹操于建安十七年正月回邺城,十月东征孙权,应玚从征,所以说“今冬客南淮。”那么这首别诗即是写于建安十六年,与曹植送别诗为先后之作,以此别诗答曹植。

1、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赏析

这首别诗共八句,分为两层,前四句写景,景中寓情,后四句抒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比兴寄托,浑厚流转,雄浑悲壮,意境高远。

诗的前四句是触景生情之作,“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上两句状出黄河九曲,奔腾不已的雄伟的形象。下两句则又是写实与幻想并用,丰富与具体化黄河形象。前浪催后浪,倾泻入海。一个赴字状出水流之急,更赋情韵。一个迹字,承接赴字,状出大海从容不迫之貌,不停地接纳河水。一急一缓,摇曳生姿。景象壮观,意境阔远,气魄宏大,动人心魂。作者笔下的黄河形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它的主要特征,源远流长,波涛汹涌,曲折入海。尤其是状写黄河动态,更赋情韵,耐人寻味。赞叹、惊异、畅快之情,从笔底流出,而又深有寄托,比衬出下面的万里之行,亦寓有子 (孔子) 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之感。为后四句抒情张目。

后四句写远适万里,而又不能归之情。“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古人追求功业,重名利,以光宗耀祖,万古流芳。汉末文人常发出类似感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铖轲长苦辛。” 人生短暂,应先取高官厚禄。因为“荣名以为宝”。当然仕途并非平坦大道可走,朝廷中重要官位也不是唾身可得。因此他们感叹“立身苦不早”,“虚名复可益”,“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并非是应玚不能归家,而是理想、事业的原因。思亲怀乡,时光流逝,求仕焦急,齐聚内心,矛盾冲突,日夜折磨,难以排遣,致使五内俱伤。逢景遇事,即进发而出,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诗人以自已感伤的形象作结,意味深长。

应玚的二首《别诗》,起调都很高昂令人感奋。“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莽莽苍苍奔突而来,多么的壮美,又是多么的饱含深情。这种高亢的起调,使诗歌在短篇中开拓出扩大的境界,扩大了感情的容量,且使它所领起的下文,也被高唱的基调多笼括。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而建安诗歌多自高唱起调的表现方式,则是形成这种慷慨悲凉诗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1、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16-219页
2、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应玚简介

应玚

应玚 [yáng](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应玚的诗词(7首)>>

猜您喜欢

百一诗 六

两汉应璩

少壮面目泽。
长大色丑麄。
丑麄人所恶。
拔白自洗苏。
平生发完全。
变化似浮屠。
醉酒巾帻落。
秃顶赤如壶。

百一诗 二十四

两汉应璩

沟渎皆决溢。

入关故人别诗

两汉王褒

百年馀古树,千里暗黄尘。关山行就近,相看成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