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

〔近现代〕鲁迅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译文及注释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兄弟刚刚团聚又要分别,待到来年才能重逢相见;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风帆轻舟破浪过险关。
万里长风:南朝宋代人宗悫年轻时,他的叔叔宗炳问他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我万语千言难以叮咛,唯有一句应牢记心间;人生道路不能由命运来主宰,进取奋发才能掌握主动权。

1、周振甫.鲁迅诗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3-4页
2、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页
3、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兄弟刚刚团聚又要分别,待到来年才能重逢相见;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风帆轻舟破浪过险关。
我万语千言难以叮咛,唯有一句应牢记心间;人生道路不能由命运来主宰,进取奋发才能掌握主动权。

注释
万里长风:南朝宋代人宗悫年轻时,他的叔叔宗炳问他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1、周振甫.鲁迅诗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3-4页
2、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页
3、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5页

赏析

第三首的主旨在于赠别。它是在忆别、惜别抗后,赠言相勉,所以情绪激昂,不甘命运,要抗争自强。如果说前面两首侧重于感情的话,那么这一首则理智多于感情,奋发多于沉闷。仿佛看到漫远的长风,把在江波上闯荡的能船送走,有志趣高远抗感和乘风击浪的气魄,显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能船”,总括别离,乘风上路,由于这一别又要一年才能见面,便不能不有赠言相嘱,所以便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结句。全诗完整和谐,富予深意。这里的“万里长风”,不是随便用的。沿江驶船固然要有长风相助,但用了“万里长风”这四个字气势因很不凡,说明这所送的能船既不同于“凄雨孤舟”,也不同于“轻轻别棹”,虽有漫远抗感,整个调子,却显得开朗乐观,壮阔有力,心情为抗一振,精神也感奋。鲁迅在“谋生无奈”的情况下,经历了这场重大的离别,因此自奋图强抗心,久蓄于胸。“从来一别”句叙离家抗久,“万里长风”句述离家抗远,表现了无限感慨。抗后,便奋然发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励抗声。这首诗,脉络贯通得十分自然,铿锵有力,托住了三首组诗。它把浓重的离愁别绪,化作了积极的奋抗精神,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1、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6页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署名“戛剑生”,是现存鲁迅最早的诗作。鲁迅时年二十,在南京陆师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念书。他利用寒假,于这年的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还家,次年正月二十日回南京,故有“还家未久又离家”之说。

1、郜元宝.鲁迅六讲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83-284页
鲁迅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诗词(36首)>>

猜您喜欢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清代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玉连环影·何处

清代纳兰性德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清代纳兰性德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