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出都二首·其一

〔金朝〕元好问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译文及注释

汉宫曾动伯鸾(luán)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巍峨的汉宫辉煌壮丽,曾引发梁鸿的《五噫》之歌,惨痛的旧事已经过去,便是那英雄也无可奈何。
都(dū):这里指金国的故都——中都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自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3)把都城从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迁到燕京,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燕京失陷,六十余年间,这里一直是金国的政权中心。汉宫:汉代宫廷,这里指汉章帝朝。伯鸾歌:即《五噫歌》。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字伯鸾,家贫博学,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业。后因事进京城洛阳,见宫室华丽,便作《五噫歌》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抨击朝廷的奢华,同情人民的劳苦。汉章帝听后很不高兴,下令搜捕梁鸿。梁鸿因而改名换姓,跑到山东一带隐居。诗中是借用这一典故来抨击金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营宫室而不顾人民疾苦,招致了亡国之祸。“事去”句:意思是说国家已亡,机会已失,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但见觚(gū)棱上金爵,岂知荆棘(jí)卧铜驼。
只看到觚棱上耸起了金雀,哪知道荆棘中倒卧着铜驼!
“但见”句:借用班固《西都赋》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之意。爵,同“雀”。觚(gū)稜(léng),指宫阙上转角处之瓦脊成方形棱瓣之状。《西京赋》,写西京的壮丽辉煌,穷奢极侈。诗里指中都燕京。荆棘卧铜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说,索靖遇事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要在荆棘中见到你了。”后来便用荆棘铜驼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放置在宫门外,道路两边各有一只,夹道相向。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成仙长生之事已经轮不到秋风客,昔年的富贵徒然悲坏了春梦婆。
“神仙”句:汉武帝迷信神仙之说,终日求仙服药,但也终究不免一死,因此说是“神仙不到秋风客”,也就是说成仙长生之事轮不到汉武帝。这里是借用这一典故来哀悼金朝皇帝。秋风客,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因此后人称他为秋风客。这里是用来指代金朝的皇帝。春梦婆: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说,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曾身背大瓢在田野上行吟,遇一老太婆对他说:“内翰(指苏东坡)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人们便把这老太婆称为春梦婆。春梦,比喻人间荣华像春天的梦一样短暂。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我走过芦沟桥头,禁不住频频回首,这宫城在往日,五彩的祥云缭绕着几多。
芦沟:就是芦沟桥,横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金代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凤城:这里指燕京。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会吹箫,箫声引得凤鸟降临京城,因而称秦京城为丹凤城。后来便泛称京都为凤城。五云:五色的云彩,古人认为是祥瑞。也用来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1、龙德寿编选.《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第55-58页
2、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峨的汉宫辉煌壮丽,曾引发梁鸿的《五噫》之歌,惨痛的旧事已经过去,便是那英雄也无可奈何。
只看到觚棱上耸起了金雀,哪知道荆棘中倒卧着铜驼!
成仙长生之事已经轮不到秋风客,昔年的富贵徒然悲坏了春梦婆。
我走过芦沟桥头,禁不住频频回首,这宫城在往日,五彩的祥云缭绕着几多。

注释
都(dū):这里指金国的故都——中都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自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3)把都城从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迁到燕京,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燕京失陷,六十余年间,这里一直是金国的政权中心。
汉宫:汉代宫廷,这里指汉章帝朝。
伯鸾歌:即《五噫歌》。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字伯鸾,家贫博学,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业。后因事进京城洛阳,见宫室华丽,便作《五噫歌》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抨击朝廷的奢华,同情人民的劳苦。汉章帝听后很不高兴,下令搜捕梁鸿。梁鸿因而改名换姓,跑到山东一带隐居。诗中是借用这一典故来抨击金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营宫室而不顾人民疾苦,招致了亡国之祸。
“事去”句:意思是说国家已亡,机会已失,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但见”句:借用班固《西都赋》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之意。爵,同“雀”。
觚(gū)稜(léng),指宫阙上转角处之瓦脊成方形棱瓣之状。《西京赋》,写西京的壮丽辉煌,穷奢极侈。诗里指中都燕京。
荆棘卧铜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说,索靖遇事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要在荆棘中见到你了。”后来便用荆棘铜驼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放置在宫门外,道路两边各有一只,夹道相向。
“神仙”句:汉武帝迷信神仙之说,终日求仙服药,但也终究不免一死,因此说是“神仙不到秋风客”,也就是说成仙长生之事轮不到汉武帝。这里是借用这一典故来哀悼金朝皇帝。秋风客,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因此后人称他为秋风客。这里是用来指代金朝的皇帝。
春梦婆: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说,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曾身背大瓢在田野上行吟,遇一老太婆对他说:“内翰(指苏东坡)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人们便把这老太婆称为春梦婆。春梦,比喻人间荣华像春天的梦一样短暂。
芦沟:就是芦沟桥,横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金代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
凤城:这里指燕京。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会吹箫,箫声引得凤鸟降临京城,因而称秦京城为丹凤城。后来便泛称京都为凤城。五云:五色的云彩,古人认为是祥瑞。也用来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1、龙德寿编选.《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第55-58页
2、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2页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秋,元好问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的招请,北游燕京。故都依旧,而国事已非,诗人追昔感今,心情十分沉重。冬天,他离开燕京,回到忻州后,写下了这一组七言律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1、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2页

赏析

这首诗以汉代之事咏金朝,写金朝统治者当年在燕京大营宫室,招致亡国之祸感慨事过境迁,即使有英雄豪杰,也无可奈何了。

首联破空而来,落笔不凡。汉宫曾经因为过度奢华而引来伯鸾的《五噫歌》,诗中赞叹了汉宫的雄伟壮观,但更多流露出的,是对豪奢宫殿旁民不聊生景象的哀叹。高亢激愤的歌声撼动了朝野上下,使得统治者闻之惊心。该诗一开始就引用了一个典故,以汉宫喻金朝,意在谴责金朝统治者过于奢华,不顾民生疾苦,大营宫室,招来亡国之祸事。而今时过境迁,即使当年的梁鸿再现,也已回天无力,徒唤奈何。

颔联紧承首联,抨击当年金朝统治者只求豪奢,不知道亡国的惨祸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诗人怀着凄怆的心情徘徊在金朝故都草一木、一砖一瓦俱在,但已物是人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看看宫殿高的瓦脊,上面仍然站立着象征吉祥富贵的金风,然而这宫殿的主人已沦为阶下之囚。前一句流露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后一句则蕴涵了锋芒:宫殿仍在,金凤依旧,而那些象征着皇权的铜制骆驼,不再威风凛凛地排列宫门两侧,却像他们的主人一样沦落,横卧在寒烟衰草之中,默默地成了沧桑巨变的见证。该联对仗精工,对比鲜明:“但见”句写眼前之景,“岂知”句忆往昔之事;“觚棱”是富贵繁华之所,“荆棘”乃荒芜凄凉之物;“上”处高位,“卧”为沦落。抚今追昔,诗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

颈联借用两个典故,一用“秋风客”借以指金朝的故帝,有伤悼讽刺之意;二用“春梦婆”,借以对金朝的没落命运表示悲伤。该联使用典故,借以哀叹金朝覆灭的命运,同时又寄托了遗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诸多感慨: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最终结局,也没有永恒的荣耀和富贵,一切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感慨是深沉的,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哲理的意味。

尾联对故都燕京的变迁表示无限的哀伤。离开燕京之后,诗人一路上心情郁闷,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暮色中故国的景物依旧,燕京还是那样飘荡着吉祥的五色云朵,丝毫不因为江山易主而有所改变。诗人将浓重的伤感潜藏在淡淡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透露着心中的落寞悲凉。

该诗在艺术上极为工炼纯熟,苍劲老道,警策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伤怀故国故都的深沉感情,感人至深。

1、(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90-92页
2、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第476-477页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元好问的诗词(254首)>>

猜您喜欢

甲午除夜

金朝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不出

金朝刘仲尹

好诗读罢倚团蒲,唧唧铜瓶沸地炉。
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

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朝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