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代〕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译文及注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身外:自身之外。

惟将两鬓(bìn)雪,明日对秋风。
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注释
身外:自身之外。
两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04页
李益简介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的诗词(163首)>>

猜您喜欢

雨淋铃

宋代杜龙沙

窗影珑璁,画楼平晓,翳柳啼鸦。门巷渐有新烟,东风定、人扫桐花。峭寒斗减,看旅雁、争起蒹葭。溯断云,多少悲鸣,数行又下远行沙。
应是故园桃李谢。送清江、一曲阑干下。染翰为春羁,嗟双鬓、客舍成华。绣鞭绮陌,强携酒、来觅吴娃。听扇底、凄惋新声,醉里翻念家。

浣溪沙(寿内子)

宋代辛弃疾

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代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