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fén)。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贤能隐士,中唐时期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也不会走向没落。
千载长天起大云:大云,即庆云,古谓祥瑞之气,其下隐有贤人。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中唐大和二年(八二八年),举贤良方正。终因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他乡。毛泽东在读《旧唐书·刘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
孤鸿铩(shā)羽悲鸣镝(dí),万马齐喑叫一声。
他孤立无援总是被人打击中伤,毫无畏惧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孤鸿:孤单失群的大雁,喻指刘。铩羽羽毛摧落:这里比喻受挫、失意。鸣镝:也叫响箭,这里比喻宦官对刘的中伤和打击。万马齐喑(yīn)叫一声:万马齐喑,亦作(万马皆喑)。喑,哑。谓骏马抖动颈上的鬃毛嘶叫时,其他的马都鸦雀无声。后用来比喻一种沉闷的局面。叫一声,喻指刘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贤能隐士,中唐时期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也不会走向没落。
他孤立无援总是被人打击中伤,毫无畏惧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注释
千载长天起大云:大云,即庆云,古谓祥瑞之气,其下隐有贤人。本句寓意是,一千多年前的中唐,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将会从没落趋向中兴。
刘蕡(fén坟):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中唐大和二年(八二八年),举贤良方正,刘对策称: 宫闱将变,社稷将危,阍寺持废立之权,四凶在朝,虽强必诛。痛论宦官专权,能废立君主,危害国家,劝皇帝诛灭他们。考官赞赏刘的文章,但惧怕宦官的专横,不敢录取他。令狐楚、牛僧孺都征召他为幕府从事,后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他乡。毛泽东在读《旧唐书·刘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
孤鸿:孤单失群的大雁,喻指刘。
铩羽羽毛摧落:这里比喻受挫、失意。
鸣镝:也叫响箭,这里比喻宦官对刘的中伤和打击。
万马齐喑(yīn)叫一声:万马齐喑,亦作(万马皆喑)。喑,哑。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谓骏马抖动颈上的鬃毛嘶叫时,其他的马都鸦雀无声。后用来比喻一种沉闷的局面。叫一声,喻指刘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创作背景
1958年1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5月又在北京召开八大一次会议。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阅读《旧唐书·刘蕡传》后,对刘蕡(音汾)不畏权贵直言上书的精神十分赞赏,于是毛泽东在经常研读古书的过程中写了此诗。
赏析
刘蕡是一个勇于直言,刚正不阿,绝不趋炎附势的忠良,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很有政治主张。在中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刘蕡秉笔直书,痛斥宦官专权,建议皇帝诛杀干涉朝政的宦官。考官虽然赞善刘蕡的才华,但是迫于宦官集团的权势,不敢录用他。所以刘蕡一生怀才不遇。官职只做到了秘书郎,最后还是被宦官诬陷,惨遭贬谪,客死异乡。
毛泽东在读到《新唐书·刘蕡传》时,很赞赏刘蕡犀利俊逸的文风,旁批“起特奇”。因此,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赞扬刘蕡主张正义,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
“千载长天起大云”,首句劈空而来,是起兴。因为起得突兀,也可以说是“起特奇”。古谚云:“云从龙,风从虎。”这一句的关键词是“起大云”,有点刘邦《大风歌》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意思,是写天人感应。“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感应。“千载长天起大云”,则是对“万马齐喑叫一声”的感应——这首诗首尾呼应,是一气贯注的。联想到1958年4月,毛泽东在广州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那首诗的开头两句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那么,“千载长天起大云”还有一重意思,就是出现了风雷、出现了生气,沉闷的空气被打破了。出现风雷、出现生气,又是因为出现了一个人!
“中唐俊伟有刘蕡”,次句对上句为承接。然而,如果把这两句掉个个儿读呢——“中唐俊伟有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前因后果,是不是更顺呢?顺则顺矣,却平了许多,觉得没劲。用书面语说,就是缺乏艺术张力。可见诗句的倒装有时是必须的。
全诗的一二句气势磅礴,力度恢弘,盛赞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像刘蕡这样的“大云”,豪杰、斗士形象高大,令人敬仰和佩服。
“孤鸿铩羽悲鸣镝”,第三句是一转。刘蕡的遭遇是一个悲剧。按鲁迅的定义,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据唐人笔记记载:“刘蕡,杨嗣复门生也。对策以直言忤时,中官尤所妒忌。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疯)汉耶?’嗣复惧而答曰:‘嗣复昔与刘蕡及第时,犹未风耳。’”(佚名《玉泉子》)又据史传记载,刘蕡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对策呈上后,三位考官叹服嗟叹,以为汉之晁(错)、董(仲舒)无以过也。当年登科者共二十二人,因为宦官当道,考官叹服归叹服,却不敢录取刘蕡。从这两件事,可以想见当时朝官对宦官怕成什么样子。用“万马齐喑”来形容当时的政治局面,真不为过。总之,诗中用“孤鸿”来形容刘蕡孤立无援的处境,是恰当的;用“铩羽”来形容他的结局,是形象的;用“鸣镝”来象征宦官对刘蕡迫害的凶残,是生动的。
“万马齐喑叫一声”,末句回应首句,是合。悲剧美往往能提升到崇高美,崇高体现在何处呢?质言之,就是它表现了人的自尊意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宁为玉碎,不愿瓦全。这一句就表达了类似的抗争精神。三四两句的关系,仍有逆折的关系。如倒过来,作“万马齐喑叫一声,孤鸿铩羽悲鸣镝”,且不管韵字的平仄,虽然更觉可悲,悲剧美反而消失了。因为七绝的末句,乃是诗人的强调所在。强调“万马齐喑叫一声”(“叫一声”喻指刘蕡冒死攻讦宦官),突出人的抗争精神,才能彰显悲剧美,彰显崇高美。“一声”,与“万马齐喑”在量上形成极大反差。然而,正是这种反差,才凸显了那“一声”的可贵——因为它打破了沉寂,因为它叫出了生气。《史记·商君列传》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这首诗在艺术上之富于张力,逆折的手法起了不小的作用。
全诗的三四句描述了刘蕡在封建统治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对刘蕡的深切同情和对宦官的切齿痛恨,对刘蕡在“万马齐喑”的沉闷境遇里敢于挺身而出,孤军奋战,大叫一声痛斥宦官的专横,表示由衷的敬慕和赞赏。“万马齐喑”借用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名句。
2、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诗词(80首)>>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