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

〔清代〕纳兰性德

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译文及注释

好在软绡(xiāo)红泪积,漏痕斜罥(juàn)菱丝碧。古钗(chāi)封寄玉关秋,天咫(zhǐ)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泪水洒下浸湿了衣衫,草字行行,犹如斜挂着的菱蔓。遥寄一封书信给远隔千里的征人,天涯咫尺,人各南北,不信朝夕相伴的鸳鸯见了这样的愁绪不会愁白了青丝!
软绡:即轻纱柔,一种柔软轻薄的丝织品。此处指轻柔精致的丝质衣物。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与下句之“古钗”均指草书。斜罥:斜挂着。菱丝:菱蔓。古钗:亦作“古钗脚”。比喻书法笔力遒劲。玉关:玉门关。古代以玉门关代指遥远的征戍之地。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
1、张秉戌著.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7:66
2、(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万卷出版公司,2011:26-28

译文注释

译文
泪水洒下浸湿了衣衫,草字行行,犹如斜挂着的菱蔓。遥寄一封书这给远隔千里的征人,天涯咫尺,人各南北,不这朝夕相伴的鸳鸯见了这样的愁绪不会愁白了青丝!

注释
软绡(xiāo):即轻纱柔,一种柔软轻薄的丝织品。此处指轻柔精有的丝质衣物。
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与下句之“古钗”均指草书。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法书苑》谓:颜鲁公与怀素同学草书于邬兵曹。或问曰,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始得低昂回翔之状,兵曹有之乎?”怀素以古钗脚对,颜鲁公曰:“何如屋漏痕?”
斜罥(juàn):斜挂着。
菱丝:菱蔓。
古钗(chāi):亦作“古钗脚”。比喻书法笔力遒劲。
玉关:玉门关。古代以玉门关代指遥远的征戍之地。唐李白《王昭君》之一:“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回。”
咫(zhǐ)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

1、张秉戌著.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7:66
2、(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万卷出版公司,2011:26-28

创作背景

纳兰纳兰性德是康熙皇帝的殿前侍卫,常与爱妻卢氏分居两地,词人只能以词抒怀,发其幽恨。《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就是词人纳兰在扈从出塞期间写给爱妻卢氏的。

1、聂小晴.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8-49

赏析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况味颇有拟古之风,遣词造句古朴雅致却不见笨拙,只识真意境,收篇一句更为点睛之作,含婉深细。词句叙说相思离情别绪,依三个层次进行描述:

首二句说菱丝碧。谓漏痕斜罥,指上面草字行行,犹如菱蔓斜挂。又谓软绡红泪,指上面凝聚泪痕,仍依稀可见。这是对于来书的描述。好在说明感情不变,温爱依旧。因为有实物见证,软绡下留下红泪。这时第一层意思。

中间三句说玉关秋。谓于秋尽之时,在玉关接到来书。用古钗脚写成的书信。

古钗与上面的漏痕,指草书,亦指泪痕。如果说漏痕斜罥的菱丝碧为专指,那么,古钗封寄当是泛指。表示出征关塞,接获兰闺锦字。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广。以下两个三言短句,就一个“秋”字,加以引申,将天下这征人、思妇所造成的两地相望,重会无期的局面,展示出来。这是第二层意思。

最后的“不信鸳鸯头不白”,以“不信,不;信,一定”的模式,表示虽遥隔千里,但始终坚信,将相守终老。其所信守,与“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列女操》)一样决绝。这是全篇的总结。

三个层次的铺排,其中心意思,即所谓作书寄远者也。征人思妇,相思念远,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昭代词选》辑录纳兰此词,副题为“古意”,表明是一种仿古之作。乃复制品,并非原创。当不一定来真的,未必有真感情在,比如王国维所说,“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不一定用心,用生命书写,或者歌咏。也许只是一种游戏文字。并且因为用典,以故事说故事,亦很难相信就是自身的体验。但其将个别推向一般,却更加带有普遍意义。未可等闲视之。

词开头两句用典可谓十分恰当,以浑朴古拙之笔写妻子寄来的轻纱,浅叙白描,却不失情真意切,深致动人。首句用一锦城官妓灼灼之典,《丽情集》中说:“灼灼,锦城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与之善。后裴召还,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此处软绡,饱含款款相思之情。“古钗封寄玉关秋”亦用古钗之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归乡之思,表达了他对爱妻的深情思念。而结句犹显含婉深细,“不信鸳鸯头不白”,是反用李商隐的《代赠》中“鸳鸯可羡头俱白”,也有欧阳修《荷花赋》中句子:“已见双鱼能比目,应笑鸳鸯会白头”,亦是“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之意。

1、何雅苓评注.纳兰的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248-249
2、(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万卷出版公司,2011:26-28
3、聂小晴.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8-49
4、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11-13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的诗词(235首)>>

猜您喜欢

踏莎行·春水鸭头

清代纳兰性德

春水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密语移灯,闲情枕臂。从教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烛影摇红·春暝钩帘

清代朱祖谋

春暝钩帘,柳条西北轻云蔽。博劳千啭不成晴,烟约游丝坠。狼藉繁樱刬地。傍楼阴、东风又起。千红沈损,鹎鵊声中,残阳谁系。
容易消凝,楚兰多少伤心事。等閒寻到酒边来,滴滴沧洲泪。袖手危阑独倚。翠蓬翻、冥冥海气。鱼龙风恶,半折芳馨,愁心难寄。

春词

清代郑燮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