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译文及注释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从来:向来。尽:完。何:什么。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任他离恨一条条。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离恨:离愁别恨。

1、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1、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了,即从感情含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含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含真谛。“从来了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含种种悲欢离合含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了,顺着首句含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了三字冲刷而去,诗人含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了含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了所蕴含含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了,后两句是“立了。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含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成了含诗句来。折成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成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含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成了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含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了。“离恨了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成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含缠绵悱测含场面,心中含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含发脉处在“情难尽了三字。由于“情难尽了,所以要改掉“情尽桥了含名称,改为深情含“折成桥了也是由于“情难尽了,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了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了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含和谐含美感。

1、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创作背景

854年,雍陶出任简州刺史。简州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人们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个春天,雍陶送客来到情尽桥不解其名,询问后他结合自己送别的感受和历来折柳送别的风俗,建议改为折柳桥。并写了这首诗送给朋友,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留恋不舍之情。

1、张学文.离梦别魂 历代送别诗词大观.北京:长征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雍陶的诗词(123首)>>

猜您喜欢

江楼感旧

唐代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渺然 一作:悄然)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送朱大入秦

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偶作寄朗之

唐代白居易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