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王安中传(节选)

〔元代〕脱脱等 撰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译文及注释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zhé)(jiān)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fù)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d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fǔ)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hù),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fǔ)、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只要是侍臣,就都把副本赏赐给他们。受到重视就像这样。
  辄:礼记,就。笺:信札,名词用作动词,用信札。表贺:上表庆贺。字:表字,人的别名。《礼记》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又说“幼名,冠字。”可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这时才有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秘书省著作郎:秘书省是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其位有监、少监、丞。著作郎是负责编修国史官名。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8年(1111-1118),取自《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意即“为政者如奉行和谐统治,那天下都将平安无事”。瑞应:古代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应之,谓之瑞应。笺:写给帝王的书信。制诏:皇帝的命令。具草:拟稿;起草。上:君主;帝王。中书舍人:官名,任起草诏令之职。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御史中丞:官名,御史台长官之一,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逻卒:巡逻的士兵。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诸:“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考掠:考,假借为“拷”,拷打;掠,拷打,拷问。诬服:无辜而服罪。廉:察考,访查。按:考查,研求。乡:通“向”,向往,景仰。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寅缘: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关通: 勾结,串通。保任:担保。僣: 超越本分。悚然:形容害怕的样子。天宁节:宋时定徽宗诞辰为天宁节。 俟:等待。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承旨: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知:主持,主管。同知府事:同知府事、同知节度使事与同知州事,都是地方副长官。言者:指言官,包括监官和谏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缔合:结合。几察:犹稽查。几,通“讥”。叛命:背叛王命。提举:管理,掌管。责授:指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官。四六之制:即骈文,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称为四六文。见重:受到重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只要是侍臣,就都把副本赏赐给他们。受到重视就像这样。

注释
辄:礼记,就。
笺:信札,名词用作动词,用信札。
表贺:上表庆贺。
字:表字,人的别名。《礼记》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又说“幼名,冠字。”可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这时才有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
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秘书省著作郎:秘书省是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其职位有监、少监、丞。著作郎是负责编修国史官名。
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8年(1111-1118),取自《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意即“为政者如奉行和谐统治,那天下都将平安无事”。
瑞应:古代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应之,谓之瑞应。
笺:写给帝王的书信。
制诏:皇帝的命令。
具草:拟稿;起草。
上:君主;帝王。
中书舍人:官名,任起草诏令之职。
除:任命;授职。
擢:提升官职。
御史中丞:官名,御史台长官之一,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逻卒:巡逻的士兵。
迹盗:跟踪查捕盗贼。
诸:“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
考掠:考,假借为“拷”,拷打;掠,拷打,拷问。
诬服:无辜而服罪。
廉:察考,访查。
按:考查,研求。
乡:通“向”,向往,景仰。
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借指外戚。
寅缘: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
关通: 勾结,串通。
保任:担保。
僣: 超越本分。
悚然:形容害怕的样子。
天宁节:宋时定徽宗诞辰为天宁节。
俟:等待。
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
承旨: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
知:主持,主管。
同知府事:同知府事、同知节度使事与同知州事,都是地方副长官。
言者:指言官,包括监官和谏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缔合:结合。
几察:犹稽查。几,通“讥”。
叛命:背叛王命。
提举:管理,掌管。
责授:指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官。
四六之制:即骈文,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称为四六文。
见重:受到重视。

猜您喜欢

欧阳修传(节选)

元代脱脱等 撰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元代卢挚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黄庭坚传

元代脱脱等 撰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