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齐宣王问道:“(我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乎”。
孟子对曰:“于传(zhuàn)有之。”
孟子回答:“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传:记载史实的古书。
曰:“若是其大乎!”
(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曰:“民犹以为小也。”
(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齐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chú)荛(ráo)者往焉,雉(zhì)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mí)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jǐng)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中设置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刍荛( )者:割草砍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宜:应该。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大禁:重大的禁令。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麋():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为阱于国中:在国中设置陷阱。
译文及注释
译”
齐宣王问道:“(我听的)周”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在”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孟子)的:“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齐宣王)的:“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孟子)的:“周”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的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所设置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孟子(约前370—289年),名轲,邹国人,是孔子以后战国所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标题为编者所加。”王,指周”王。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种花木的园子。古时称苑囿。
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乎”。
传zhuàn:记载史实的古书。
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刍荛(chú ráo)者:割草砍柴的人。
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
宜:应该。
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
大禁:重大的禁令。
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
麋(mí):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
为阱(jǐng)于国所:在国所设置陷阱。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的诗词(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