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行京口至竹里诗

〔南北朝〕鲍照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译文及注释

高柯危且竦(sǒng),锋石横复仄。
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竹里: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境内,山势陡峭,又名翻车岘。锋石:尖利的山石。

复涧(jiàn)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复涧: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伏:掩盖。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xūn)逼。
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凋严:指严冬。曛:黄昏,傍晚。

兼途无憩(qì)鞍,半菽(shū)不遑食。
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憩:休息,歇息。半菽: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令名:美名。细人:小人。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99-201
2、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3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注释
竹里: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境内,山势陡峭,又名翻车岘。
锋石:尖利的山石。
复涧(jiàn):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
伏:掩盖。
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凋严:指严冬。
曛(xūn):黄昏,傍晚。
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
憩(qì):休息,歇息。
半菽(shū):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令名:美名。
细人:小人。
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99-201
2、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36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前后,鲍照在刘义庆门下做一个起码的小官,却得跟随着王府离乡背井、东奔西走。来至竹里,正当寒风料峭之时,又履艰难险阻之地,人生不得已的郁闷,又袭至心头,于是写了这首纪行诗。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79-781

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这首诗起笔写景,毫无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避免松缓不着力。所写景物,又是尖锐强硬的,扑面就是一股逼人的气息。写树不从全体着眼,单写树枝,因为冬日无叶,只见干枯的枝桠斜斜上指,更能显出“危且竦”的味道。“竦”似乎是有意的努力地向上伸展,这就使静物有了动感。鲁迅《秋夜》写他后园的枣树的树枝,“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与此相似。而后写山石。这石是刀刃一般尖锐的“峰石”,而且或横或斜,相倚相积,像是要割碎一切从它上面经过的东西,令人感觉得不安。萧子显说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不仅适宜于《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那样的句子,也适宜于这种写景的开头。接着二句是远处的景物。山涧是一层又一层,从那目光所不及的远处山涧中,隐隐传来松涛的声音;山崖是一重又一重,在那不易辨认的远处山崖上,似乎积聚着好些阴云。松涛不是危险,阴云也不是可畏。但“隐”和“伏”二个动词,却是把它们写成了有意匿伏,似乎有所等待、有所窥伺的东西。也许,在鲍照心里,总觉得外界有什么不可知的力量随时在威胁着自己,才这样写。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也感到了外在力量的压迫。什么地方结冰了,但他不说“结”,不说“凝”,也不说“合”,却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闭”字,好像冰要把这个世界给封闭起来。而形容四周的寒意,他也不用常见的“深”字或者“浓”字,又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壮”字。说冰“闭”寒“壮”,是奇特的修辞,所以格外警醒。那么没有东西是逍遥自在的。连通常在诗歌里作为自由的象征来写的鸟儿,也被烈风吹得双翼倾斜,令人担心它们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六句写景,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无论从诗本身来看,还是从其它资料来看,当时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这样的描写,只是表现着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感受。前面说到的鲍照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意识,其实不用另外去找,当他以如此警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此敏感地体会到外部力量的压迫,如此不安宁地描摹自然的时候,就是反映了很强的反抗意识。通常,一个缺乏自由意志的人,总是很迟钝的。

“斯志”以下转写自身。“斯志”,大约是说自己的志向吧。当初他在刘义庆门下,未受任用,便向刘义庆献诗,以显露才学。有人说他身份太低,不该随意惊扰大王,他勃然大怒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无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然而献诗的结果,也就是得了一个不起眼的侍郎。“逢凋严”,字面上说的是天气,又不仅只是说天气。从王府赴任,应该是车马盛众,然而他却说是“孤游”。这是因为,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赏识自己,人马再多,也只觉得空空漠漠,甚至会因此更觉得孤独。“孤游值曛逼”,也是一个奇特的句子。“曛”是黄昏暮色,这暮色正向人逼来,给人强大的压迫感。这是说年华易逝,见日暮而自伤,也是叹息空怀壮志,不能为世所容。总之,这“逼”也是一种自我与外界的对抗状况。而后二句才是行途生活的纪实。“兼途”犹言“兼程”,赶得很急,少有下鞍憩息的机会。“半菽”,原意是指军中缺粮,士兵吃的是蔬菜与豆类各半相杂煮成的食物,这里指自己的生活待遇差。他在王府中地位很低,说“半菽”固是用典夸张,但实际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末四句称自己为见识浅短的“细人”,为生活逼迫而被人驱使奔波,并借长河水的川流不息以比喻自身漂泊不定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99-201
2、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79-781
鲍照简介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鲍照的诗词(74首)>>

猜您喜欢

赠诸游旧诗

南北朝何逊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杂体诗 魏文帝曹丕游宴

南北朝江淹

置酒坐飞阁。
逍遥临华池。
神飚自远至。
左右芙蓉披。
绿竹夹清水。
秋兰被组崖。
月出照园中。
冠佩相追随。
客从南楚来。
为我吹参差。
渊鱼犹伏浦。
听者未云罢。
高文一何绮。
小儒安足为。
肃肃广殿阴。
雀声愁北林。
众宾还城邑。
何用慰我心。

学古诗

南北朝鲍照

北风十二月。
雪下如乱巾。
实是愁苦节。
惆怅忆情亲。
会得两少妾。
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
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
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
声媚起朱唇。
衿服杂缇缋。
首饰乱琼珍。
调弦俱起舞。
为我唱梁尘。
人生贵得意。
怀愿待君申。
幸值严冬暮。
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
角枕已双陈。
愿君早休息。
留歌待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