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及注释
信(shēn)彼南山,维禹甸之。畇(yún)畇原隰(xí),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信: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维:是。禹:大禹。甸:治理。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曾孙:后代子孙。田:垦治田地。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同云。雨(yù)雪雰(fēn)雰,益之以霡(mài)霂(mù)。既优既渥(wò),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上天:冬季的天空。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雰:纷纷。益:加上。霢霂:小雨。优:充足。渥:湿润。沾:沾湿。
疆埸(yì)翼翼,黍稷彧(yù)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bì)我尸宾,寿考万年。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埸:田界。翼翼:整齐貌。彧彧:同“郁郁”,茂盛貌。穑:收获庄稼。畀:给予。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zū),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hù)。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菹:腌菜。皇祖:先祖之美称。祜:福。
祭以清酒,从以骍(xīng)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liáo)。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骍:赤黄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兽,此指公牛。鸾刀:带铃的刀。膋:脂膏,此指牛油。
是烝(zhēng)是享,苾(bì)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烝: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苾:浓香。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孙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屋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屋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终牛色红屋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终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注释
信(shēn):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维:是。禹:大禹。甸:治理。
畇(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曾孙:后代子孙。朱熹《诗大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小雅·楚茨》中孙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田:垦治田地。
疆:田界,此处用作动郁,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郁。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南东:用作动郁,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郁,降落。雰(fēn)雰:纷纷。
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优:充足。渥(wò):湿润。
沾:沾湿。
埸(yì):田界。翼翼:整齐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畀(bì):给予。
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菹(zū):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称。
祜(hù):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
骍(xīng):赤黄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兽,此指终牛。
鸾刀:带铃的刀。
膋(liáo):脂膏,此指牛油。
烝(zhēng):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bì):浓香。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鉴赏
此诗首章写开疆拓土,开篇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此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第二章写风调雨顺。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纷纷,加之小雨如酥,润泽大地,五谷丰登。
第三章写酒食祭祖。地界整齐,庄稼茂盛,曾孙收获,酿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宾客,静享清福,万寿无疆。
第四章写瓜菹献祭。田中有庐,地畔种瓜,剥削干净,腌渍上供,敬献先祖。曾孙长命百岁,都是受上天佑护。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第五章写清酒牺牲。先以清酒祭献,继之以红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献先祖享受。曾孙作为主祭之人,手执带鸾铃之刀,剥开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净净敬献先祖。
第六章写祭典礼成。冬祭进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报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56-460
赏析
【北刮地风】 是吴宗爱被送到徐尚朝的军营辕门外时唱的一支曲子。她看见叛军营寨旌旗飘展,“帅” 字旗高高耸立,威严中透着杀气,战云里裹着秋风,气氛阴森恐怖,就像是阎王的地狱一般。在军士通报之后,她见到了敌将徐尚朝。她想到自己前来的使命是要保护永康县的百姓,于是以下的几句唱词就不亢不卑地指斥徐尚朝每攻破一城都要抢人财物,掘人坟墓,毁人家庭,倒行逆施,罪恶滔天,而眼前若要让自己顺从他,就必须全军离开永康县境,不损害百姓一丝一毫,之后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婚礼才能让他遂其所愿。吴宗爱自比汉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她想只要徐尚朝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她也就算为永康百姓立下功了。
徐尚朝色迷心窍,立即命令所部人马离开永康,移兵攻打别处。他唱的 【南滴滴金】 一曲,表达他洋洋得意的心情。唱词中述说他将率兵向浙江的金华进发,号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忽然间,他觉得军旅的旌旗就像是迎亲的彩轿,征战的鼓角则成了迎亲的鼓乐,他呼唤着美人,再次作出保护永康百姓的许诺,以此博取吴宗爱的欢心。这位飞扬跋扈的叛军将领一副卑琐好色的嘴脸,被生动而形象地勾画出来。
徐尚朝统兵前进,吴宗爱由两个被掳掠来的女子护持,随后跟上。她骑在马上,唱 【北四门子】 一曲,自谓看到叛军离开永康转向金华,她解救永康百姓的心愿得到满足,但想到自己陷入敌兵队中,如被网住的鸟雀,怎样才能脱离险境呢?前面进入山路,逐步登高,好像升天一样,自己把危难和痛苦向上天诉说,上天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一个罹难女子的苦情愁思婉转叙出,使读者深为女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而产生悲悯之情。
迤逦前行,离家渐远,吴宗爱心如潮涌,一刻也不能平静。此时,她接着唱出的 【北水仙子】 一曲,那 “俺俺俺”、“上上上” 等一连串的重叠词构成的旋律,正像她的不平静的心潮。山重重,怨亦重重,路悠悠,恨亦悠悠。吴宗爱远离了故乡,陷身于狼群,和夫君徐郎已是生离死别,和旧日的女伴也再见无期,此刻,她想到自己的归宿只有一死,永远离开这充满邪恶、也充满苦难的尘世,到阴间或西天或许能有一方净土可以慰藉自己悲苦的灵魂。
此时是盛夏六月,天气炎热,此地是山路崎岖,人烟稀少。吴宗爱心有成算,声言天热口渴,让跟随的两个军士去取水饮用,把军士支开。那两个陪伴的被掳妇女早已顺从了叛军,她们见吴宗爱忧愁烦闷,反而对她进行劝慰。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妇女唱 【南双声子】 一曲,竟然说要趁着年轻貌美,及时行乐,既然来到军营,不妨随遇而安,穿罗绮,吃酒肉,让吴宗爱和她们一样快乐玩耍,与叛军同流合污。作者安排这一唱段,有意以这两个被掳妇女的卑贱作对比,更衬托出吴宗爱的人格高洁。吴宗爱自有自己的信念与人格,怎么能会听从这两个妇女的无耻之言? 她唱【北煞尾】 一曲表达了与她们截然不同的志向: 劫数已尽,向悬崖撒手,她要以死保全自己的节操。在那两个妇女正为她的回答而迷惑的时候,吴宗爱谎称那边有一片彩云飞来,骗她们扭头去看,趁此机会纵身从悬崖边跳了下去。
吴宗爱的投崖,是这一出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她死得惨烈,死得悲壮,也死得其所。本出所写吴宗爱进入敌营、随军行路过程中的表现与心理活动,此前各出写吴宗爱的平静家庭生活的破灭及叛军进逼的态势,都为吴宗爱的此时投崖作了充分的铺垫。因此,吴宗爱的坠崖而死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物的崇高形象来说,奏出了强烈响亮的音节,确定了吴宗爱的人格基调,也确定了此剧思想内容的基调。此出结尾处有眉评云: “勒得住,收得响,神龙下海,气足神完。”这几句评语肯定了作者的用笔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