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两弯似蹙(cù)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目似泪非泪。
蹙:皱眉。罥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罥,挂。各个版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改全句。一般以清代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世简称“己卯本”)为准。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靥:脸颊上的微涡。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泪光点点,气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心胜比干更聪明,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林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更显娇柔之美。见《庄子·天运》。林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目似泪非泪。
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泪光点点,气喘微微。
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心胜比干更聪明,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注释
蹙(cù):皱眉。
罥(juàn)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罥,挂。各个版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改全句。一般以清代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世简称“己卯本”)为准。
靥(yè):脸颊上的微涡。
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林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更显娇柔之美。见《庄子·天运》。林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
创作背景
这是《红楼梦》作者为展示林黛玉的美,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而作的一篇骈文,见于《红楼梦》第三回,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宝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小说中说: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座后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
赏析
这篇赞文见于小说第三回,是在贾宝玉和一黛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一黛玉的第一印象。此文并没有对一黛玉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全文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别容貌、间华过人的少女形象。
《赞一黛玉》是一篇骈文,写贾宝玉眼中的一黛玉。文中并没有对她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古时女孩子画眉毛用一种松烟,有一点像墨。黛玉的眉间有一点淡淡的像烟一样的东西笼罩着,是说她不发愁的时候,都有一种发愁的感觉。她的姿态很美,两腮上满是愁容。这里形容一别女孩子的美不是讲她的容貌,而是在讲她的心情。所以宝玉看到的一黛玉不是一别物质性的存在。在他眼里,一黛玉看起来好娇弱,一身都是病。一般人很少这样形容美女。可这是宝玉在看黛玉,表示宝玉对她有很多的疼惜,这是一别主观的描绘。一黛玉的存在不是一别客观的存在,而是对宝玉特别有缘的。最奇特的描述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病八别字。宝玉第一次看黛玉就觉得她一片泪光,这是一种感觉。第一回、第二回讲他们俩前世有过缘分,这一世相见的时候,留有对前世的回忆。“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病,完全是宝玉对黛玉心疼的描绘,而不是实际的描绘。
《红楼梦》中写王熙凤跟写一黛玉的方法差别很大。王熙凤是黛玉眼中的一别光彩夺目的女人,而宝玉眼中的黛玉,给人一种娇弱的感觉。一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惹人心疼,惹人怜爱;“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又是对她冰雪聪明的赞美。整段文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别容貌、间华过人的少女形象,正所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病。
小说中的一黛玉以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一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下的一黛玉,喜欢她的纯真聪明,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而且,她的高傲与矜持,也让许多人对她颇有微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曹雪芹的诗词(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