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采地黄者

〔唐代〕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译文及注释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yàn)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口食:口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hóu)粮。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易:换取。糇:干粮。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

凌晨荷(hè)锄去,薄暮不盈筐。
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凌晨:清早。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朱门家:指富贵人家。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与君啖(dàn)肥马,可使照地光。
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啖:给…吃。

愿易马残粟(sù),救此苦饥肠。
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376页
2、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 第七卷 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11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注释
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
口食:口粮。
易:换取。
糇(hóu):干粮。
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
凌晨:清早。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
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啖(dàn):给······吃。
“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376页
2、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 第七卷 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118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吴大逵,马秀娟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6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1、武汉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唐诗选注,,1977年,第497页
2、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198页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词(2643首)>>

猜您喜欢

秦中吟十首·重赋

唐代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横吹曲辞·长安道

唐代白居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唐代白居易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
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
上论迁谪心,下说离别肠。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
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
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
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