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长寿山居元夕

〔金朝〕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译文及注释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长寿山居:是诗人在内乡县白鹿原东崦(yān)修建的书斋。元夕:即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微茫:隐约,模糊。漫:满,遍。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三十九年: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岁。何限事:无限事。

1、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0-91页
2、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39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注释
长寿山居:是诗人在内乡县白鹿原东崦(yān)修建的书斋。元夕:即元宵,农历正月十五。
微茫:隐约,模糊。
漫:满,遍。
三十九年: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岁。何限事:无限事。

1、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0-91页
2、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39页

赏析

该诗与《京都元夕》以乐景寄哀愤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诗人心目中,元夕时的热闹也好,冷清也好都排遣不了他浓重的家国之恨;都流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愤激的情感。该诗前两句写景,景是凄凉萧条的,这是诗人冷清孤寂心境的观照;后两句抒情,情是凄苦忧伤的,这是由灯火微茫、村荒地野、黄叶漫山、积雪拥门的景所引发的,是外景与内情契合而一所激起的心灵的颤动。以景显情,情景交汇,使这首咏叹节令的小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大有不同的是,这个元夕他既未出游,又无人过访。山居处所,黄叶满山,积雪堆门,一片萧条、凄凉景象。“共”字写出唯有微茫灯火与荒村相伴;“漫”“拥”表现残叶遍野,积雪塞门。如此意象,映衬出了诗人冷清孤寂的心境。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句,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心中的郁积。三十九年,多少往事,如今只落得形单影只,独自和黄昏作伴。“只留”已见形孤;“孤影”再现影单。“黄昏”既暗示年令的迟暮,也暗示金国的国运如日薄西山。“只留孤影伴黄昏”,就意味着诗人在独自为自己的迟暮,金朝的没落而深深的忧伤。

该诗因为贯注着诗人深沉的国衰之痛,沧桑之慨,所以境界就远远地高出一般的咏叹景物的诗篇,显得意境峻拔,气势沉郁。“三十九年何限事”,蕴蓄了无尽的国仇家恨,无尽的苦辣辛酸。北方蒙古军残暴侵凌,金王朝飞速衰落,“何限事”中包含着的正是诗人的无穷恨憾。“只留孤影伴黄昏”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的牵系和忧虑。

1、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05-106页

创作背景

公元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改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该诗便写于次年(公元1228年)元夕。

1、傅秋爽著.《涵韵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0:第457-458页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元好问的诗词(254首)>>

猜您喜欢

雨后丹凤门登眺

金朝元好问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金朝元好问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论诗三首·其三

金朝元好问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