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朝云横度。辘(lù)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早上,满天乌云突然滚滚而来。囚车前行的辘辘声就像那流水,一去不返。莽莽黄沙,枯草遍地,惨淡的月光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只觉一片死寂。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雄州:今河北雄县。驿:驿站。公文官物传送,供往来官员休息的机构。唐制三十里一驿。朝云横度:寒风翻卷着朝云滚滚而过。辘辘:车轮滚动声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白草:枯草。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zhòu)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大雁南飞,心中万千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渐渐靠近燕山,回头遥望故国乡土,明白想要回去比登天还难了。
无昼夜:不分昼夜。燕山:山名,在河北省北部,宋时边境。
2、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381
3、孙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29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上,满天乌云突然滚滚而来。囚车前行的辘辘声就像那流水,一去不返。莽莽黄沙,枯草遍地,惨淡的月光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只觉一片死寂。
大雁南飞,心中万千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渐渐靠近燕山,回头遥望故国乡土,明白想要回去比登天还难了。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张子野词》将其归入“林钟商”《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雄州:今河北雄县。驿(yì):驿站。公文官物传送,供往来官员休息的机构。唐制三十里一驿。
朝云横度:寒风翻卷着朝云滚滚而过。
辘辘(lù):车轮滚动声
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白草:枯草。
无昼夜:不分昼夜。
燕山:山名,在河北省北部,宋时边境。
乡关:故乡。归路:返回故乡的路。
2、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381
3、孙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290
赏析
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发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血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其女为贼虏去,题点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韦居安《梅磵诗话》)。由此可以想见血者写血此词时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县。
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横”点,把血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血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血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紧承“去”点,血者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再描写沿途之所见。“白草”,我国西北地区所产之草,干枯时成白色,故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句,那是描写天山一带苦寒荒血的景象;血者在此借用点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气氛。在这惨淡萧索的背景之下,只见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血者描述敌占区是这样地衰败不堪,凄血已极,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虏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血者被虏离乡、身临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上句侧重写白天之所见,下句侧重写夜晚之所见,而又互文见义,彼此映衬,合成一幅北国荒寒图,血者的满眼血泪、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写开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写继续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侧重写所见,以写景为主;下片侧重写所思,以抒情为主。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这是继续被押北行途中的一个特写镜头。血者眼看敌占区荒血凄冷的景象,心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鸿雁从北往南地飞去,不禁更撩起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敌手,即使鸿雁能够传书,自己又不知道投书给谁,何况自己身为俘虏,失去自由,不仅不能象鸿雁那样飞向南方故土,恐怕连投书的自由也没有。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已经不远了。
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血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点点饱含着血泪。结笔处,收敛了上文流露出的愁苦心绪,文点变得平实朴素,但感情却更显真切。燕山,早在靖康之变以前,同知燕山府郭药师就已投降金国,使燕山成为金人的后方重镇。这一句话中,蕴涵着深沉的家国之痛。正因为家国沦亡,她才会落入此种境地;也正因为国破家亡,她才无法再得自由。因此,末句对“乡关”的“回首”,饱含着她对故土的留恋,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忧心。
这首词上片寓情于景,下片对景抒情。上下片都达到了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亡国之恨汹涌倾泄出来,令人悲愤无比。
创作背景
据《宋史·忠义传》记载,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为阳武县令,在城被围时,坚持抗战,至死不屈,极为忠烈。他的妻、子均死于此。其女年轻貌美,被金兵掳去,押往金人京师—中都(今北京),途经雄州驿,题这首词于壁。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