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与女(rǔ)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和河伯畅游在黄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扬起层层波浪。
女:汝,你。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冲风:隧风,大风。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cān)螭(chī)。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上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wù)怀。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极浦:水边尽头。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què)兮珠宫。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yuán)兮逐文鱼,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灵:神灵,这里指河伯。鼋:大鳖。逐:追随,跟从。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zhǔ),流澌(sī)纷兮将来下。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渚: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美人:指河伯。南浦:向阳的岸边。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yìng)予。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2、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47-49
译文及注释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我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登上黄盖的发源地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盖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盖我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盖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我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随你盖伯一起游弋在盖上,浩浩盖我缓缓地向东流淌。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盖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盖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九盖:黄盖的总名,前人说是黄盖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盖。
冲风:隧风,大风。
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骖螭(cā寤 chī):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昆仑:山名,黄盖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极浦:我边尽头。
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灵:神灵,这里指盖伯。
鼋(yuá寤):大鳖。逐:追随,跟从。
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渚(zhǔ):我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我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我,“渚”当为押韵。
流澌(sī):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我。《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
美人:指盖伯。
南浦:向阳的岸边。
邻邻:一本作“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
媵(yì寤g):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2、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47-49
赏析
此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全诗景物美丽神奇,情感激昂奋发。
这首诗开篇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屈原有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此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而河伯的家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但是还要发问。对其发问的原因,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想要继续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创作背景
《九歌·河伯》是祭祀河伯的歌辞。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祗,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虽一向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国境内的江汉等河。《左传·哀公六年》曾记载这么一件事:“(楚)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可知春秋时代楚昭王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肯祭河伯。而据顾观光《七国地理考》、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的考证,战国时楚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黄河流域的南侧,故陈子展以为这时“楚国王室祭祀河伯,已经不算违犯‘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什么大道理,也就是不违犯他们的先代昭王的遗教了。”(《楚辞直解》)不过,也有学者如姜亮夫认为《庄子·秋水》以及《外篇》诸篇皆言河伯事,“则南楚传河伯之事最丰盛,不得以不祀河为说”(《屈原赋校注》)。总之,不论楚祀河伯起于何时,在屈原的时代,确有此事,当可无疑。
今人多以为《九歌》各篇中表现人神恋爱的内容颇多。据考此篇可能是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一是因为洛水在黄河之南,不是远离楚国的其它水系;二是因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荡,曾与后羿相恋,故有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于天帝请诛后羿之事。郭沫若认为此篇的内容是“男性的河神和女性的洛神讲恋爱”(《屈原赋今译》),河洛之神相爱虽有来历,但《九歌》的主旨是祭神,是在歌颂天神地祗人鬼,河神是黄河的代表,那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自然可以表现其伟大。况且,诗的文本中又没有“隐思君兮啡侧”(《九歌·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之类明白显示相思的言辞可作直接的证据,因此,此诗不妨理解为主祭者随着河神对黄河所做的一番巡礼。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屈原的诗词(35首)>>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