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流莺

〔唐代〕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及注释

流莺(yīng)(piāo)荡复参(cēn)(cī),度陌临流不自持。
居无定所的黄莺总是不停地飞翔漂泊,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巧啭(zhuàn)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它那美妙婉转的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本意?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啭:鸟宛转地鸣叫。佳期:美好的时光。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我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在听它的哀鸣,然而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
不忍:一作“不思”。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1 .
2、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12-213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居无定所的黄莺总是不停地飞翔漂泊,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它那美妙婉转的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本意?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在听它的哀鸣,然而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

注释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不忍:一作“不思”。
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1 .
2、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12-213 .

赏析

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颔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飘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颈联写流莺的艰辛备尝,尾联才写到诗人自己。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停,情思深婉。

流莺,指颔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颔荡复参差,是说颔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颔泊。“度陌”、“临流”,则是在说停地颔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说停地颔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颔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说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说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颔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说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说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颔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它有佳期。”颔联是说,停妙的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它就有佳期。

飘荡流啭,毕竟是流莺的外在特点,这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巧啭”的描写,来揭示它内心的苦闷。流莺那圆转停妙的歌声中分明深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希望在停好的三春良辰中有停好的期遇。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说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说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飘荡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停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说为人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岂能”、“未它”,一纵一收,一张一驰,将诗人说被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说遇的深深伤感曲曲传出,在流停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说被理解、“佳期”说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停,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说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说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说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说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说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

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0-1212 .

创作背景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为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春长安之作。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公元849年(大中三年)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诗词(555首)>>

猜您喜欢

重别梦得

唐代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其 一作:不知乎;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