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网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秦〕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及注释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谓:对……说。之:的。托:寄,托付。妻子:妻子和儿女。之:到……去。比:等到。反:同”返“,回来。冻:使……受冻。馁[něi],饥饿。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
  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 ,断交 ')
  弃:抛弃,此指绝交。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王曰:“已之。”
  齐宣王说:“罢免他。”
  已:止,这里指罢免。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四境:国家。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顾:回头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 ,断交 ')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却说别的事情了。

注释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战国邹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邹鲁圣地”)。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谓:对……说。
之:的。
托:寄,托付。
妻子:妻子和儿女。
之:到……去。
比:等到。
反:同”返“,回来。
冻:使……受冻。馁[něi],饥饿。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抛弃,此指绝交 。
“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已:止,这里指罢免。
四境:国家。
顾:回头看。

孟子简介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的诗词(15首)>>

猜您喜欢

杨子过宋

先秦韩非

杨朱过宋,东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杨朱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朱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鬼谷子引古语

先秦佚名

女爱不蔽席。男欢不尽轮。

论语八则

先秦佚名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